但現在不少招聘企業對應屆大學畢業生開出的起薪在1000元以下。難道大學生畢業“低工資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低工資時代”悄然來臨?恐怕是高校教育低能化所致。
本科生800起薪?這正常价
渤海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張蕊沒想到找工作
這么難。她從5月開始制作了簡歷,2個多月內先后在网上和招聘會上投遞不下百份簡歷,多數都石沉大海。
8月5號張蕊早早來到沈陽市人才市場,這里有一場招聘會舉行。到了中午她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走出了會場,沒有投出一份簡歷,因為“沒有對口崗位和理想的單位”。
沈陽大學畢業生王倩感慨地說,“上午排隊花了2個多小時,僅和兩家單位有過接触。每月800元-1000元就不錯了,主要還是沒工作經驗。”
沈陽大學文化傳媒學院新聞系主任王君義說,今年沈陽大學畢業生簽約的薪資狀況略有下降,其中,本科生一般在1200元到1800元,專科生在800元到1500元。
同一專業薪酬2年降了2000元
來自沈陽大學中文師范專業2007級本科畢業生閻姍姍雖然已經在一家雜志社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1500元,閻姍姍告訴記者說,1500元的月薪是她沒有預料到的,比她先畢業兩年的師姐們,當時的起薪就達到了3000元,“兩年時間工資不漲反降,真是沒想到。”
記者近日在沈陽人才中心舉辦的几次大型招聘會上了解到,目前文秘、財會和計算机應用等社會需求量趨于相對“過剩”的專業,大學畢業生起薪水平一般只有800—1200元左右。而在去年,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的起薪均在1000—1500元左右,起薪降幅明顯。
在最近召開的几次招聘會上,記者看到,不少招聘應屆畢業生企業,對大學生試用期開出的工資一般為每月800-1000元。
制定最低工資標准難度太大
“對企業來講,現在的人才選擇面太寬了,沒必要給太多的薪水,現在是人才找崗位而不是崗位找人才。現在面向本科生的職位常能引來研究生爭投簡歷,而且有時研究生開出的期望薪酬比本科生還低。”某大型旅游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能不能為畢業生制定最低工資標准?”沈陽大學新聞系王君義算了筆賬,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一般要投入15万元。
“大學生薪酬偏低,就是投資得不到回報,反映在市場上就會導致一些家庭認為讀書無用,不利于提高全民素質。過去都說學生愛挑工作,現在大學生扭轉了觀念,卻得不到合理報酬。現在不少城市對農民工最低工資標准進行了限定,但對大學生卻沒有相關規定。政策空白是出現大學生起薪降低的原因之一。”王君義說。
“農民工、城鎮普通居民和大學生拿的工資差不多,在我看來,這种工資趨同沒什么不好。我注意到了大學生就業時工資很低甚至拿零工資的現象,但并不贊成制定諸如大學生最低工資標准的政策,以及為大學生就業設立專門的保護机制。”遼宁省人才中心人才專家孫鳳歧說。
看“薪資聯盟”的一一倒掉
近几年,各地都出現類似“薪資聯盟”的新聞,其中,2003年發生重慶某高校“薪資聯盟事件”,引起當年應屆畢業生強烈關注。新聞來源是网上的帖子,帖子號召該校大學畢業生“為了我們敬愛母校的聲譽,為了我們多年的寒窗苦讀,為了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乘机壓价,讓我們聯合起來組成薪資聯盟,低于 2500元/月的就業協議,堅決不簽。”
結果,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究其原因,許多大學生對社會現實缺乏最基本的判斷力,不能根据現實情況适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之下,仍然將自己視為社會“精英”,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簡單一點說,就是空想多于實際,丟不下 “精英意識”,放不下架子。以這樣的認知水平和判斷力,以這樣的心態走上社會,恐怕很難踏實工作、有所作為,多數用人單位也不會青睞這樣的大學畢業生。這恐怕才是“大學生就業難”背后所隱藏的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江中尚)
為什么有這么多畢業生認為工作難找、工資太低呢?遼宁省人才中心人才專家孫鳳歧認為,這与大學生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出現偏差有關,也与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和現實社會的要求出現的偏差有關。
孫鳳歧認為,缺少必要的就業前的職業規划,缺少對職場的前瞻,因此造成了很多職場新人剛踏上工作崗位就有了職業失落感。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應該做好職業規划,為將來的求職做好准備。他建議在校大學生應該盡早做職業規划設計,給自己一個職業定位,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
對于一些大學生起點工資比較低的現狀,孫鳳歧對記者說,這只是短期現象。用人單位對沒有什么工作經驗的大學生開出高工資,存在一定風險,因此用人單位需要一段時間對人才進行了解,然后再确定是否為他加薪。
現在的民營企業認為每月800元的工資,大學生就值這個价,而3到5年后,假如能在某項技術或某一領域中獨當一面,收入會更高。文案秘書之類的工作雖然工資相對較低,但是,如果能兼顧財務、法律事務、會計等工作,那么工資就可能會高很多。所以,大學生要注重多方面技能的培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