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

昌記魚蛋結業

通脹潮淹 昌記魚蛋結業
28職員到勞工處求助
香港昌記魚蛋一向以爽、滑、彈見稱,是香港名牌。clip_image001【本報訊】以彈、爽、滑魚蛋見稱的「香港昌記魚蛋」上周五突然結業,彈力如乒乓球的馳名魚蛋將永遠在各大超市及街市消失。據了解,這個叱clip_image002魚蛋界逾20年的本地名牌因食品原材料價格飆升而生意虧蝕,最終被通脹狂潮淹沒。 記者:梁瑞clip_image003 白琳 林社炳 袁慧研
香港昌記魚蛋的品牌由昌記食品有限公司創立,創辦人蘇金泰曾在電視訪問測試魚蛋彈力,魚蛋如乒乓球般在clip_image004上來回彈跳,令港人嘖嘖稱奇。昌記引入的台式香菇貢丸也曾風靡港人,成功搶佔丸類市場。
昌記結業的消息在業內流傳多時,向昌記訂貨的周先生向本報表示,上周五職員向他表示即日結業,不接定單。厚德街市一名檔主稱,向昌記入貨十多年,本月初接通知將於上周五結業,但不清楚原因。有業內人士透露,昌記近年因食材成本上漲而不斷虧蝕,被迫結業。
昌記魚蛋悄悄結業,田灣一間超市仍有小量存貨出售。clip_image005

去年生意額跌四成
本報記者上周六到昌記的香港仔田灣辦公室視察,門外大閘已上鎖,電話無人接聽。大廈看更表示,昌記全年無休,但當日沒有營業,職員前一晚已陸續執拾細軟離開。
28名昌記員工昨到西區勞工處求助。在昌記任職四年的香港區倉務部主管關志強求助後表示,公司擴展內地及海外業務後,生意大不如前,加上近年經營成本增加,公司管理出現問題,產品銷量逐漸走下坡。
關志強又指,上周五資方突派律師到工廠通知生產線員工收拾個人物品。昌記仍有向員工發放7月份薪金,現欲向勞工處追討8月薪金、代通知金及遣散費,「舊年昌記生意額下跌四成,全間廠七十幾個員工逐步被解僱,得番三十幾人。」勞工處表示,昨接獲28名昌記員工求助,現正與僱主聯絡安排勞資調解。
本報曾到蘇金泰及其弟蘇亞富的寓所求證,均無人應門。蘇金泰的太古康怡花園寓所鐵閘內,留下財務公司的緊急通知信件。
位於田灣的昌記魚蛋寫字樓,昨日仍有職員上班,但未見老闆蘇金泰等股東出現。clip_image006

被解僱的昌記魚蛋員工,昨日到勞工處求助。clip_image007
超市貨源不受影響
記者昨發現華潤、百佳及惠康超市仍有昌記產品減價出售。有華潤員工透露,公司近期沒訂購昌記產品。百佳及惠康均表示,公司有足夠貨源,不受昌記停止供貨影響。
田灣一間凍肉店老闆吳先生表示是昌記長期客戶,經常打電話入貨,但最近不知何故出現貨量供應不足的情況。由於昌記早已使用印上「嘜頭」的宣傳圍裙作贈品送給零售商舖,吳先生笑言,假如昌記結業,店內員工穿clip_image008的昌記圍裙將是絕版紀念品。
特稿
食材成本飆升或掀結業潮
食品生產商不敵通脹而結業,有業內人士指出,業界正陷入通脹及食材成本不斷上升的困境,又不能大幅加價嚇怕消費者,擔心下半年會出現裁員及結業潮。
成本累積升幅逾10%
四海魚蛋有限公司營業經理林偉民表示,近年原材料成本上漲,不少行家由去年至今已相應調高產品售價三至四次,累積升幅逾10%,但昌記的產品售價未有大幅提升,估計導致公司經營困難。他指,上周五昌記結業當日已收到消息,但有關傳聞在行內已流傳近半年,其間也有不少客戶因擔心其供應不穩定而轉向四海購貨。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對昌記結業感到突然。他指出,受通脹及食材成本上漲影響,不少進口商、供應商均面對成本上升、利潤減少的困難,「消費者clip_image009消費意欲下降,餐廳、供應商成本大增,但又唔可以將成本轉嫁畀消費者,好易有骨牌效應。」面對昌記等大型供應商也不敵通脹,黃家和擔心不少供應商或食肆下半年為控制成本,會裁減人手,甚至出現結業潮。

商品房無投資價值

樓市風雲:商品房無投資價值
國內銀行從緊貸款政策,炒家再難以平錢入巿。 資料圖片clip_image001
劉祥發
樓市風雲
雖然奧運已到,但國內的宏觀調控力度未有減退clip_image002象,其中對樓巿的打壓,已到了水深火熱地步。國內政策這次改變,似乎已放棄沿用十多年的高樓價政策,因此就算他日政策有所改變,對樓房炒賣控制,明顯已變成既定的長期方針。鑑於形勢已變,國內商品房已變得沒有甚麼投資價值。
國內樓巿最近持續下跌,其中之一是銀行從緊貸款政策,對購買第一套房的買家進行嚴格審查,對購入第二套房的買家,除加息外,還要上調支付首期的成數。這招一出,基本上炒家已很難以平資金入巿。此外,政府加快推出廉租房及經適房(經濟適用房)措施,希望以中長線方法解決住房問題。至於其他如限制興建面積90平方米以上單位所佔項目比例等措施,也對打壓樓巿有一定的作用。
未能藏富於民
事實上,早前國內對房地產的發展,採取較放任的管理方法,地方政府以平價收回農地,以高價賣給發展商作地產發展用途,這樣地方政府有錢,但民怨加深。基於國內投資資金出路不多,樓房順理成章成為炒賣商品,這樣發展下去,明顯違背原先將樓房地產變成藏富於民的工具。
中央政府最初可能想參考香港的模式,以地產發展所得,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本港地業界也有意見認為這方法行得通,並認為發展不動產,較發展金融業來得容易處理及安全,可能由於這原因,這十多年來,房地產業雖間有調控,但整體仍是向上。
直至去年中,樓房炒賣令通脹升溫,加上單是去年上半年,個別城巿如深圳,其樓價狂飆五成以上。因此自去年中,中央政府已意識到問題嚴重,立即採取強硬的宏調措施,壓通脹之餘,也壓樓價。按這方向推測,國內房地產的發展方向,將會加大經適房及廉租房單位的供應,減慢商品房價格上升速度。由此觀察,就算日後宏調某些措施稍為放寬,也不會改變長期抑壓房地產發展過快這目標。
最近中央領導人到訪長三角及珠三角等地,探望受宏調影響的中小企,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今日所遇到的難題,似乎並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因此冀望中央於奧運後,收回任何打壓房地產政策的良好願望,似乎不切實際。
難望放寬打壓
近年來,不少港人都會到深圳或珠三角鄰近城巿,買樓投資及自用。不過在新形勢發展下,買大陸樓自用還可以,但作為投資則要三思,因為商品房的需求量會因經適房及廉租房增加而減少外,增值稅的負擔,投資者亦不可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