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祖传老鼠弓一次捕鼠800斤

千百年来,为对付鼠患,人们发明了老鼠胶、老鼠药、电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难敌老鼠的狡猾,而芳村龙溪村村民梁叔的一件家传捕鼠工具,让捕鼠变得十分简单有效。据介绍,这项绝技传了数代人,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其状如弓箭,快如机枪,田鼠跑过,瞬间毙命,下200捕鼠弓,一次捕鼠多达800多斤。昨日,记者跟随梁叔下田捕鼠,见证了这一简易工具的神奇。

image

昨天,梁叔带上他的老鼠弓去佛山捕鼠。

竹条麻绳手工制作捕鼠弓

梁叔今年已经 63岁,然而动作敏捷,是村里公认的捕鼠大王,一次捕鼠,收获少则300斤多则800多斤。如此有效,源于一种捕鼠武器。天气好的时候,梁叔就会在龙溪村口制作捕鼠工具。仔细一看,这件工具的材料主要是乡村最常见的竹条和麻绳,外形像一把弓,使用简单。“这一工具对田鼠有着致命的杀伤力。”梁叔介绍说。

“这是家传的制作方法,从太公就开始流传了。”梁叔说,这个工具有两处关键的部位,“竹丝”好比橡皮筋,而“米”则扣在其中一个缺口处,好比一个加速器。最为传统的是,两处麻绳原来是用最廉价的尼龙绳,人工在小腿上拧搓出来的,“这样才最吻合整个工具的关键部位,买都买不到合适的。”制作工具也只有两把削竹条的刀,“我一天可以做50个这样的老鼠弓。”

如何使用?他即场演示:田鼠经过,身体碰到“长丝”,整个工具就像一把自动弹弓一样,老鼠经过,立刻发射,把老鼠的脖子或上身夹住截断,瞬间毙命。

捕鼠40多年窍门只有两个

农民种田,最头疼的就是田鼠太多,影响产量。每逢秋冬,梁叔便带着工具前往湖南、湛江、高明、四会、肇庆等地为当地农民捕田鼠除害。他说,因为老鼠狡猾,很多人都想尽办法灭鼠,放药、放金属老鼠夹、老鼠胶或者用电,但命中率不高。他解释说,金属老鼠夹主要原理是夹住老鼠的后肢,老鼠还有前肢啊,可以挣扎爬走,下老鼠药和用电,对人不安全。

梁叔出自捕鼠世家,从十二三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习捕鼠、制作工具,至今已有40多年经验。在他看来,捕鼠不用多想,窍门只有两个。“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老鼠走路会按照一定的线路从洞里出来,不需要任何诱饵,看准鼠路就行;其二就是在鼠路埋伏这一祖传的工具,捕鼠多年,从未失手。”捕到鼠之后他立即放进筒里用盐作无毒处理。

过去捕鼠为民除害也为生计

“入秋正是捕鼠的旺季。”在昨日的捕鼠行动中,梁叔在田里走了一遍又一遍,寻找鼠路。然后才开始下“老鼠弓”,按照一定的间隔像插秧一样依次插在田间,然后就静静地在一旁守候。他说,一般在下午3时开始行动,逐渐天黑的时候就会见到收获了。果然,经过耐心等待,在傍晚5时30分时,记者在一处老鼠弓处见到了一只出来“散步”的田鼠被当场毙命,而梁叔只管收获“战利品”即可。   

说起为何捕鼠,梁叔感叹,在过去,农民种田被鼠患所困,平时收入很少。捕鼠,可以除害,提高产量。

过去,梁叔步行帮人捕鼠,随后换骑自行车,现在则是开车去捕鼠。如今生活好了,他还是舍不下“捕鼠瘾”,一有时间就到珠三角地区帮别人除鼠去。“过去,别人没有什么答谢的,会把自家最好的菜送给我,自己也就很满足了。”梁叔说。现在,只要他拿着家传工具出现在田间捕鼠,农田主人都表示欢迎,有的地方还邀请他上门除害。

“就像钓鱼一样,捕鼠还需要耐心。”在记者参与的捕鼠行动中,尽管工具了得,但等待田鼠出洞上钩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如今,梁叔已把技术传授给儿子,有村民建议他申请专利,他只是一笑置之。

梁叔独门捕鼠器揭秘:

●长约70厘米的竹条,称为“乸”;

●一条次长的竹条,称为“横担”;

●一条竹弓;

●一个1厘米长短的竹机关,称为“米”;

●一条约10厘米长的细竹条,称为“长丝”;

●两条竹条组成的“筷子”;

●麻绳,用来连接竹弓、“米”和整个工具。

image

梁叔的捕鼠工具简单方便,十分精巧,捕鼠十拿九稳。

2008年12月26日

长洲岛20年开发一声叹息

1988年1月,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所在的长洲岛一时成为焦点。

image

至2008年,20年过去了,长洲岛的文物与旅游开发却仍然不尽如人意,长洲岛的居民们靠着“黄埔军校旧址”这个金饭碗,却成为黄埔区低保户最多的一个社区,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也不得不让人反思长洲岛漫长的保护与开发之路。

不论怎么说,长洲岛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长洲是珠江口上的一个江心岛,它位于珠江出海口的主航道上,距广州15公里,是从狮子洋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为广州的第二道门户,素有“要塞”之称。长洲四面珠江环绕,岛上林木葱葱,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策源地的黄埔军校横立江头,清末抵御列强的炮台要塞屹立江边,还有孙中山总理纪念碑、竹岗外国人公墓遗址等众多人文景观。

开发长洲风景名胜资源,对提高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发展广州地区的旅游业,进而提高广州的文化品位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众多的专家学者也在20年间对长洲近代史迹的挖掘开发提出过许多建议。

甚至在2002年的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来自北京、湖南、吉林等外省市的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以黄埔军校为龙头,把长洲建成广州的城市宝岛》(第1275号)的提案,呼吁广州市从长远发展目标着眼,从建立世界级城市宝岛着手,把长洲岛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胜迹、旅游购物、广州海上标志、饮食娱乐和有关配套设施齐备的长洲岛。

几年来,长洲岛的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市政府拨出资金,使作为龙头的黄埔军校校本部得以在原地,按原貌、原尺寸重建,初步恢复了当年的面貌;孙中山总理纪念碑、中山纪念馆、东征烈士墓陵园、北伐纪念碑等也划归文化局管理,黄埔军校旧日风貌已初现端倪。

2004年为纪念黄埔军校80周年校庆,长洲岛的交通状况有所改善,金洲大道以及金蝶道路等路进行扩建和改造,鱼珠码头和长洲码头也进行了改造。另外在大学城建设中又建设了一条从大学城直通长洲岛的陆路通道。但长洲岛建设开发的根本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长洲岛上单位众多,利益复杂,开发工作多头管理,一开始就没有形成合力,文物部门、旅游部门、长洲政府、驻岛海军等都对长洲岛开始了陆续开发。但陆陆续续的零锤散打,没有统一的部门运作统筹,没有巨额资金的投入,使长洲岛的面貌仍不尽如人意。游客往往满怀历史的沧桑感而来,只看到几套军装、几条枪杆子和几双草鞋,自然是不甚满意。

笔者曾经在长洲岛接触过许多旅游者,他们反映最大的问题一是交通不便,市内公交车到长洲的班次很少。许多景点遍布在岛上的各个地方,位置分散,且相互之间没有交通工具贯通。对于越来越多的自驾游者来说,配套是个大问题。黄埔军校旧址的停车场、餐饮配套和休闲设施都不足,一到旺季往往是一片混乱。

6年前,长洲岛上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不足黄埔区人均年收入的一半,目前这种差距并没有缩小。对于长洲的居民来说,生态补偿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们更期待有一天能在自家的农家乐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亲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2008-12-2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邱敏

2008年12月22日

首建生态补偿机制每年350万元补偿两岛居民

本报讯 (记者罗桦琳 通讯员刘咏梅、阎新民)据黄埔区副区长冯广俊介绍,《黄埔区生态农用地补偿暂行办法(试行)》已于上月开始实施,区委区政府将每年拨款350万元,补助长洲岛及大吉沙岛内拥有农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岛上转制社区居民购买社保、改善居民环境等等,补偿两岛居民长期以来因无法发展工业项目做出的牺牲。

据介绍,黄埔区目前有十五个转制社区,各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洲、深井、大吉沙等社区因离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导致集体经济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长洲岛,是黄埔军校的所在地,岛上历史文化遗迹星罗棋布,1993年5月,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保护长洲岛文化旅游资源的通告》,同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广州市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决定把长洲开发建设成为以黄埔军校旧址为中心的国家级文化旅游风景区。从那时候起,长洲不再上任何工业项目,同时还实施居民只出不进的政策,导致岛上第三产业无法培育壮大。前段时间,为配合中国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长洲岛上最早的一间乡镇企业-长辉印染厂也关闭了,岛上群众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无法同步享受改革开放成果,2007年长洲、深井社区人均股份分红分别为675元和536元,仅为全区转制社区平均数的9.75%和7.74%。

据悉,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后,长洲股份经济联合社将获补偿约130万元/年,深井股份经济联合社约134万元/年,下沙大吉沙岛两个股份经济社约79万元/年。

《黄埔区生态农用地

补偿暂行办法(试行)》

(一)适用对象:长洲岛及大吉沙岛范围内拥有农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即长洲、深井两个股份经济联合社和下沙大吉沙岛两个股份经济社。这两个岛一般农用地面积近6600多亩(含基本农田300亩),户籍人口近2.2万人。(二)补偿标准:给予长洲岛和大吉沙岛的生态农用地补偿金的标准和金额分别为:基本农田:1000元/亩/年;一般农用地:500元/亩/年。(三)补偿金使用范围:1.农用地流转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补贴,每年提取当年拨付的补偿金总额的 10%,用于对长洲岛、大吉沙岛范围农用地流转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补贴;2.扶助持有社区股或社会股的人员购买养老、基本医疗保险;3.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居住环境、教育补助等方面,其中明确了补偿金不得用于社区人员经费和办公业务经费,不得用于福利分红等。在未完全解决社区群众社保之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不得超过50%。

2008-12-22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罗桦琳

2008年12月16日

深井涌将再现流水潺潺

本报讯 (记者赖伟行)位于长洲岛的深井涌将再现流水潺潺的景象,不再是死水一潭。记者昨日从黄埔区水利部门了解到,投资近1700多万元的长洲岛水系复通工程已经于上月进场施工,将于明年汛期前完工。

深井涌淤塞影响生态

据了解,长洲岛内水系密布,有多条河涌和外江河连通,深井涌就是其中的一条主动脉,连接着南北的新造水道和新洲水道。黄埔区水利部门河涌管理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1969年时,出于黄埔造船厂建设用地的需要,有关部门填掉了厂房旁边的深井涌一段,使这条河涌成为了一条断头涌。

昨日,记者驱车来到长洲岛内看到,由于是枯水时节,深井涌的水位并不高,其中的河床堆积满了大团大团的黑色淤泥,涌水也呈现黑色基本没有流动,而涌内的一些小型排污口中在不断地流出污水,味道臭不堪闻,不少街坊经过时也只能掩鼻而过。据介绍,长洲岛陆地面积虽仅为8.5平方公里,但仅旅游景点就多达40余处,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黄埔军校旧址、柯拜船坞、宝墨园和长洲炮台等。深井涌的淤塞问题既影响了长洲岛的生态环境,也损害了人文景观的典雅之气。

因此,长洲水系复通工程近年来一直受到市、区政府及人大代表的共同关心,更是市政协的重点提案。

复通河涌旁将建环岛路

黄埔区河涌管理所负责人说,这个工程将结合水环境整治新开河涌长约422米,“重新修通之后这段河涌的深度有6米左右,上宽也有12米,不会给河底搞硬底化,到时候肯定可以走龙舟了。”

这位负责人还说,河涌西南面将建设一条长长的绿化带,并且修建长洲岛环岛路,届时市民骑自行车沿路观光,不仅可以看到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还能欣赏到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水道。

时间: 2008-12-1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赖伟行

改革開放30年回望

港人在大陸 金叵羅變港燦再變港clip_image001(sclip_image002ng)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同20年有甚麼不同,那不能不說香港──東方之珠回歸祖國;如果說,香港回歸10多年有甚麼不同,那不能不說香港──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正變成中國的包袱。因此,繼「港燦」後,港人多了「港clip_image001[1]」外號。從前,港人北上投資,發展內地經濟;如今,內地客南下,打救香港經濟。從前,港人帶著大包小包回鄉,救助內地親友;如今,港人北上掃平貨,內地人來港買名牌,連北上買餸的香港師奶也慨嘆:「我地好寒酸。」
港師奶返蛇口買餸
「真係風水輪流轉!以前鄉啲下啲親戚都係靠我地在香港接濟,而家佢地富貴過我。同內地的親友比,顯得好寒酸!」經常與金女士等屋邨師奶北上消費的港人陳太,面對內地經濟起飛,自己東莞鄉下不僅斷了窮根,親友更飛黃騰達,無不慨嘆!
金女士經常北上買餸

比羅湖平三成 節省一百幾十
記者日前在蛇口後海菜市場碰見陳太與三名師奶買完餸,正準備回港。她們表示,以前都是在羅湖區消費,自西部通道開通後,像她們家住新界北區的師奶,都會精打細算,轉戰蛇口「買嘢」,「這邊消費比羅湖和福田平三成。」她們每次到深圳的節目大同小異,「飲茶、按摩,有時唱吓粵曲,然後行吓街市。」她們順道買餸回去煮晚飯,「節省一百幾十(人民幣),夠來回交通費。」
談到內地近年的變化,全職家庭主婦的陳太表示,印象最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跟父母回鄉,那時因為內地物資缺乏,兼嚴控外來物資進口,「我地要將新衫、舊衣著在身上,帶返去。又送食物畀親友,佢地當正我地港人係『金叵羅』」。「但97年後,內地變化真係好大。」由於東莞地皮值錢,鄉下親戚有田有地的「個個都發過豬頭!」陳父以前在東莞鄉下原本可以分地,「我地全家都在香港,諗住要塊地做咩呀,於是都畀晒鄉下的親友,點知而家咁值錢!」
幸好令陳太感到安慰的是,這些親戚對她都很熱情,「佢地而家叫我唔使再買啲乜返來啦,帶得咁辛苦做咩呀,呢度咩都有得買,最緊要帶錢得啦。」陳太與家人返東莞,鄉下的表妹們都會開車接送,「載我地去酒樓坐包房,鮑參翅肚咩都有得食,叫晒成堆,我都唔好意思食!」但是,表妹們來港,「我最多陪(她們)去山頂,去海洋公園玩」。而且全程都是乘搭公共交通。
一班香港師奶結伴到深圳蛇口買餸。
三陪女:找人包都不找港人
不過,陳太亦批評許多同鄉暴發後,窮奢極侈,「佢地叫晒成堆食物,食唔晒,好浪費!」她稱,看到鄉下許多親友富貴後,教育子女也有問題,「縱到壞晒!」
此外,在羅湖商業城賣茶葉10多年的港商張雄表示,八十年代開始在深圳做生意,其後移民美國。10多年前再回深圳,發現變化真的好大,「現在內地人有錢,消費力不比港人差。」他笑稱,現在連娛樂場所「三陪」小姐都揶揄「香港人有小錢,沒大錢。」現在,香港經濟不景,她們更揚言「找人包都不找香港人,內地同胞更大方。」

香港客北上做甚麼?
‧買餸

‧買假名牌

‧買翻版影碟
clip_image012
‧按摩(圖)
‧修甲
‧飲飲食食
clip_image013
陳太慨嘆,中港風水輪流轉,自己跟內地親友比顯得寒酸。

2008年12月10日

湖南婁底一超市價值100萬物品遭數百群眾搶空

新聞來源: 東方IC 於December 10, 2008

核心提示:10日12時許,湖南省婁底市民營市場裏的嘉家樂超市,數百群眾哄搶超市物品,價值近100萬元貨物被哄搶一空。事件起因是供應商為討回拖欠貨款,到超市裏面搬東西,附近市民見狀紛紛加入哄搶。

image

2008年12月10日,湖南省婁底市民營市場嘉家樂超市遭數百群眾哄搶一空。

image

2008年12月10日,湖南省婁底市民營市場嘉家樂超市遭數百群眾哄搶一空。

image

數百群眾圍堵在超市門口

2008年12月10日12時許,湖南省婁底市民營市場裏的嘉家樂超市,發生一起數百群眾哄搶超市物品事件,到12時50分許,局面被趕來的婁底警方控制。據瞭解,哄搶事件造成財物損失近100萬元。

事情起因:供應商討回拖欠貨款

12 月10日早晨,婁底市民營市場嘉家樂超市近50個供應商得知該老闆設在婁底三中教師村旁邊的超市昨天晚上突然關門停業,於是,跑到到超市找老闆要幾個月沒有結帳的100多萬貨款。在老闆沒有明確結帳答復後,許多供應商開始在嘉佳樂超市清理自己的貨物,到十點30分許,到超市裏面搬東西的供應商越來越多。隨 後,另外一幫追討債務的人看見超市老闆不在,也開始加入“陣營”,紛紛開始搬東西抵債,造成場面一度混亂。

事態發展:附近市民紛紛加入

由 于嘉家樂超市位於民營市場內,當時有許多市民在附近購物,看到嘉家樂超市內發生一幕後,許多市民紛紛擠進超市,開始哄搶超市裏面的物資。由於局面一時無法控制,在哄搶的過程中還發生了相互扯皮、打架的事情。到 12時50分許,原本貨物比較齊全的超市貨物被哄搶一空。一位元不願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訴記者,這次哄搶造成了近100萬元的損失,目前婁底市警方已經介入對 此次事件進行處理。

2008年12月8日

粵港邊界30年:鐵絲網攔不住逃港者 40萬人的角色

新聞來源: 瞭望東方週刊於December 08, 2008

也許我們可以說,是曾經洶湧的逃港風潮,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為重要的決策之一——設立經濟特區,做出了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鋪陳。

粵港邊界上的偷渡逃港事件,自1951年封鎖邊界以後,就沒有停止過。偷渡風潮來得最為猛烈的是1978—1979年。

研究者稱,逃港最多的寶安縣,1978年1-11月共外逃1.38萬人,逃出7037人。由於大批人員外流香港,寶安縣丟荒土地20多萬畝。逃港者中甚至包括許多基層幹部——寶安縣逃出大、小隊幹部121人,黨員29人,團員161人。

1978年夏天,有幾萬人湧向深圳等待外逃的機會,收容所人滿為患。捲入逃港風潮的不只是邊民,遍及廣東全境。在廣州,凡有偷渡成功者,皆鳴鞭炮祝賀。

境內外巨大的經濟差距,是逃港者的動力所在。1978年廣東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僅77.4元人民幣,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深圳農民人均收入也只有134元人民幣,而河對岸的香港新界農民同期收入為1.3萬元港幣。

偷渡事件驚動了北京。來到寶安調研的中央和廣東省領導人,被深港兩邊的發展落差深深震動。他們明白,反偷渡,堵解決不了問題,根本的辦法是放寬政策,發展經濟,縮小兩地的差距。

1977年11月,廣東省委將“逃港”熱潮作為重大惡性政治事件,向正在廣州視察的鄧小平作了彙報。鄧小平聽後說了兩句話:“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此事不是部隊能夠管得了的”。

當一切開始回歸常識,當人的正當需求被重視,變化就這樣發生了。

1978年四五月間,國家計委副主任段雲率團考察港澳,回京後向中央建議,把靠近港澳的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中央同意,“說幹就幹”。廣東省委迅速行動。

習仲勳到深圳、珠海視察,要求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儘快縮小深港兩地差距。

他還提出幾條新措施:讓香港資本家進設備開採沙石出口、收入兩家分成;吸收外資搞加工業;恢復邊境小額貿易等。他鼓勵當地幹部說:“只要能把生產搞上去的,就幹,不要先去反他什麼主義。他們是資本主義,但有些好的方法我們要學習。”

與廣東省不謀而合的,還有香港招商局提出的建立蛇口工業區的方案。

其後的事情,中國人都已十分熟悉。

到 了1980年,當特區受到非議時,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任仲夷還舉出逃港者的例子,力證辦特區的好處:“以與香港一街之隔的沙頭角公社為例,全公社當時人口 1300多人,解放以來往香港外流的2600多人,等於兩個沙頭角。前幾年,每年外流 120多人。從1979年開始,外流大大減少,到了1980年,不僅沒有出走的,以前去到香港的人還有些要求回來。”

其實,改革開放後最早引進的外資中,相當一部分與當年的逃港者們密切相關。

逃港者曾經洶湧,繼而消失,並且歸來——我們正是想用這些充滿戲劇性的故事,為改革開放的動力做一個意味深長的注腳。

那一夜,跳進大鵬灣

持續20多年的逃港與“運動”、貧困糾纏在一起而愈演愈烈

突然有人說好像看見了手電筒光,本來還有些猶豫的人們於是“撲通、撲通”地都跳進了海裏。

陳香港一到水裏就有些後悔。陳香港的女朋友就是在這時候失蹤的。“她不太會游泳,本來要綁個汽油桶,結果有人說看見解放軍巡邏過來,她就直接跳進海裏了。”說到這裏,陳香港的神色有些黯然,“都是我非要偷渡,害死她了。”

1971年秋天的一個深夜,由4名知青、3名農民臨時組成的偷渡團體終於決定行動。最終只有4個人在今天香港黃竹角咀的地方上岸。若干年後,陳香港輾轉得知,還有一個人漂回了內地並被遣返。

不只是兩個失蹤者為這次逃港付出了代價。唯一一名成功偷渡的女性當時正來月事,冰冷的海水讓她終身無法生育。

回溯逃港者的歷史,1971年極其普通。既沒有上萬人的集體闖關,也沒有香港方面的“大赦”,甚至連內地一方都沒有佈置大規模的“反外逃”行動。但許多人的命運仍由此改變。

在雲南插隊的重慶知青陳香港,和同伴從公社偷來公章,給自己偽造了一封介紹信,然後跑到廣東,跳進了大鵬灣的冰冷海水。這一切只為了吃上飽飯,過上好日子。當然,那時候的他,還不叫“陳香港”。

16年後,當他移民美國時,決定用這個名字紀念這座城市以及這座城市帶給他的轉折。他說,那也是一種與過去的告別。

陳香港在香港的16年其實也有不堪回首的時候。在接受移民局詢問的時候,他甚至因為不會講廣東話而被認為不老實,被人用戒尺暴打。不過讀過書的陳香港會寫字,學英語也很快,結果當其他逃港者還在工地搬磚頭的時候,他已經能穿著白襯衫坐在碼頭公司的辦公室裏學記賬了。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逃港者故事,有傳奇、有常情,有痛苦、也有快樂,甚至還有個美好的小尾巴:陳香港最終娶到了一位“資本家”的女兒並移民美國。

“5月逃港潮”

從1952年到現在,一共有兩支部隊在粵港邊界駐紮過。先是隸屬于公安軍10師的守備30團於1952年2月上旬進駐寶安。到1969年,守備30團與珠海的守備6團換防,後者就是今天駐紮在深圳邊防一線的廣東公安邊防總隊六支隊的前身。

據當時在守備30團任參謀的葉騰芳回憶,解放初期,粵港邊界的情況十分緊張。港英方面宣佈:凡是有海水的地方都屬於香港管轄,甚至連深圳河也禁止內地人員涉足。

50年代,這條邊防線上還充滿了“敵我鬥爭”。葉騰芳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是,我方人員潛入對面的山區抓捕臺灣派來的高級特工。

然而,這些傳奇很快就被洶湧的逃港潮所代替。1962年,30團進駐寶安的第10年,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集體逃港事件。

事實上,在1962年“5月大逃港”之前的幾個月裏,從內地去往香港的非法入境者就急劇增加。到4月底,勢頭已經十分明顯。

就在這年5月2日,港英政府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搜查行動,除了被稱作“穿山甲”的巡邏郊野村莊的警員小組,一些便衣警員也被派到新界調查從內地偷渡來的非法入境者。

這一天香港警方的新聞公報中說,在上一個週末截獲了200多人,其中有12個孩子在山中藏了4天才有機會進入香港。

為了解決這些非法入境者的問題,被稱作移民局的香港人民入境事務處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組,對他們進行審查。逃港者登記後,再到香港人民入境事務處請求簽證,由調查組認可,3 個月後就可以領取正式身份證。

像過去5年裏的很多時候一樣,港英政府覺得這一定是內地方面又興起了某個運動,導致逃港者暫時性增加。在5月的第一個10天,約有1萬逃港者在香港被捕,基本是廣東人。

到 5月11日,港報披露有2萬多人在梧桐山內地一側伺機入港,其中很多人就在這幾天已經嘗試偷渡了六七次,香港人民入境事務處甚至請英國的情報機關M15即 所謂“軍情五處”予以協助。當時的港督柏立基則公開表示,英國政府對這種大規模的逃港事件也十分疑惑,要求香港方面進行詳細報告。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更加洶湧的逃港人潮即將到來。

“水銀瀉地”——香港《明報》這樣形容1962年5月的逃港者。從沙頭角、打鼓嶺到落馬洲,一個上午就有上千名逃港者被港英軍警截獲。

香港與內地的陸地邊界東部是梧桐山,中西部是深圳河流經的平原。陸地的西面是深圳灣,梧桐山東面則是大鵬灣。

逃港者引起了香港媒體的關注。當時作為幾家報社撰稿人的陳強生在回憶錄裏說,越境比較多的是深圳河附近的平原。許多人白天趴在香港這邊的鐵絲網下邊。到了晚上,有的人從鐵絲網上攀爬,有的在鐵絲網下邊打開一個洞鑽過來。

港英軍警每50英尺就設立一個哨位,並且將警戒線向內地一側推進了幾百米,仍無法阻擋大量逃港者。

5月13日,港英政府宣佈暫停發放所謂“人情紙”,所有偷渡入境者在邊界被截獲後立即遣返。

15日,偷渡抵港者達到了歷史最高峰。香港軍警從早上到中午截獲了約3000人,還有數量不相上下的逃港者進入市區。

直到5月20日以後,逃港潮才有所平息,但每日仍有三四千人。還發生了被遣返者跳車自殺的事件。

大規模逃港人群減少後,港英政府除了查捕隱匿民間的逃港者外,再次宣佈逃港者經登記審查可獲得身份證。結果這個消息又在內地掀起風波,造成6月大批群眾沖入廣州火車站,即今白雲路舊火車站,釀成著名的“廣州站”事件。

漁船被合作社收走了

其實50年代初的廣東不乏欣欣向榮的圖景。大量愛國華僑經香港回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在農村,農民由土改獲得了田地。40年代末跑去香港的窮人階層都在打聽在內地發生的變化。

1953年是個特殊的年頭,全廣東開始社會主義改造。它的核心是成立漁業生產合作社。漁業生產合作社使生產得到了促進,卻讓剛剛得到個人漁船的漁民不滿。

到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運動迅速發展。1957年,中共寶安縣委通過《關於限制農村資本主義發展的幾項規定》,限制社員自留地和副業收入:副業收入不能超過全家全年總收入的30%,社外農民不准開荒,不准棄農經商,不准投機買賣。

規定還要求,“男全勞動力”一年要完成260個工作日,“以徹底堵塞資本主義漏洞”。

而在廣東沿海,副業、貿易是農民生存的根本。當時寶安縣委的報告說,當地50%的戶數走私,20%依靠走私為生。務農的農民其副業收入已占50%,這些副業主要是把蔬菜和水果賣到香港去,“5月荔枝水,7月芋頭水”。

事實上,這時所謂的“走私”,就是漁民的小額貿易。在海豐縣的一個鎮,因“走私”不到半年間抓了160人,有一個合作社的勞動力一半以上都被抓走了。

中 共港澳工委辦公室1958年的一個彙報資料說,當年6月至9月珠海縣漁民駛出漁船200多條,只有100多條返回。“魚蝦不能拿到澳門賣,收入減少”。勞 動力弱的人,完成指標有困難。許多漁民認為,漁民與工人、農民不同,漁民是靠天打撈,不能完成生產任務,就不吃不睡也沒法有收入。

另一方面,漁民們說,“小船改大船,大船改機船,漁船入了水,自己就沒有漁船”。而且全部金銀首飾都要報告政府,然後存入銀行。

然而,集中生產並沒有使糧食產量得到提高,甚至開始下降。在寶安縣的新民鄉,840畝水稻中減產的有250畝,新南鄉則因果樹無人管理,損害嚴重,損失2萬多元。

廣東省委邊防口岸辦公室的一則反偷渡彙報材料在最後也小心翼翼地提到,廣東人喜歡吃糖,能不能考慮增加按月下發的食糖,或者在最需要的季節集中供應。

跑出去的幹部

根據廣東省委邊防口岸辦公室1979年的《反偷渡外逃彙報提綱》,從1954年到1978年,廣東全省共發生偷渡外逃56萬多人次,逃出14萬多人。

其中,1962年外逃11.7萬人,逃出近4萬人。1978年外逃7.9萬人,逃出1.8萬人。1979年前5個月外逃11.9萬人,逃出2.9萬人。

持續20多年的逃港與“運動”、貧困糾纏在一起,讓廣東沿海瀕臨崩潰。

1978年,在寶安的鹽田公社,有兩個漁業合作社因漁船破損無法修補,根本無法出海生產。漁民只好靠打石頭、為外地漁民修補漁為生。附近龍崗東新鄉一個公社有一次召開團員青年大會,本來人數有100多人,只到了25人,在會議中又走了6個。

惠東縣澳頭公社一個大隊黨支部6個委員,只有一個女委員沒去香港。大隊本來有23艘漁船,被逃港者開走了21艘,剩下2艘還壞得不能下海,完全沒法組織生產。

海豐縣的一個公社,雖然還有6000多人、1000多勞動力,但是漁船幾乎都被開去香港,剩下的人沒法生產,也想逃港。

在中山縣三廂公社,一個生產隊隊長和出納、民兵排長等7個人組織社員分批偷渡,並在社員家殺豬聚餐告別。這個公社的另一個生產隊裏,30歲上下的男人只剩下一名。

1979年春天,粵港邊界地區有100多個生產隊因勞動力流失、幹部外逃沒有播種。

重新解密的檔案

其實到70年代末,逃港者已與過去大不相同。

廣東省文教部門的一則彙報材料說,1978年前後,全省職文教系統經批准去香港的教授、副教授、主治醫師乃至一般醫護技術人員有上千人,其中大量人員逾期不歸。當時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位姓丘的副所長批准去港逾期不歸,對省內的心血管病研究都造成很大影響。

惠陽縣淡水中學,將近30%的教職工、18%的學生有過外逃行為。外逃被遣返的學生說,逃港是因為對前途不放心。

另一方面,經過10多年的動盪,從粵港邊界這個“出口”跑出去的已經不只是廣東人。陳香港在雲南插隊,一到那裏就聽說了兩個去處:一個是去緬甸打遊擊,一個是去香港過好日子。“那時候大家腦子不那麼狂熱了,都想去香港。”

按照後來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的彙報,除了西藏、新疆,全國各地都有人從廣東逃港。

到今天,對20多年間逃港者的統計依然沒有確切的說法。

深圳市寶安區曾在前兩年解密了一批與逃港者有關的歷史檔案。但當本刊記者去查詢時,卻被查詢台的工作人員告之正在“重新解密”,原因就是這些檔案公開後,“寫得太多了”。

習仲勳的對策

就在特區條例公佈幾天後,逃港者驟然減少。那些藏在梧桐山的樹林中、深圳河邊的草叢裏等待逃港的人,好像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習仲勳問我,怎麼外逃那麼多人?我說,香港比這邊好!”

“習仲勳又問我香港怎麼好?我說到香港分配多,還能買到東西!”

“習仲勳就不高興了,說,你怎麼能這麼講,你是什麼出身?我說我家三代貧農。”幾十年後回憶起這一幕時,文富祥也說不清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勇氣和省委書記頂嘴。

1978年初夏,寶安縣委黨校一個普通的房間裏,新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勳找外逃嚴重地區的幹部集體談話,福永公社鳳凰大隊書記文富祥的發言讓人們大吃一驚。

鳳凰大隊位於深圳鳳凰山腳下,村子裏的人都姓文,是文天祥的後裔。文富祥幾年前接受當地記者採訪時,他們從小時就聽老人家說,自己的祖先是文丞相,要講忠義。

“開始我還跟年輕人說,別的村可以去香港,我們村不行!但是攔不住啊,都是窮逼的。”他說,當時全大隊幾乎家家想逃港,有時候早上就突然沒有青年勞動力出來上工了,兩三天后才會陸續有人從邊防被堵回來。

在這次接受記者採訪後不久,文富祥就去世了。不過這時巨變早已發生。

鳳凰大隊已不再是農村,並且分成兩個新的社區。而在距離鳳凰村幾十公里的地方、過去成為逃港焦點的邊防區,習仲勳力主建立的特區已經成為中國最為富有的城市之一,並吸引著當初的逃港者從深圳河那邊歸來。

初到寶安,勸導偷渡者

1978年7月,抵粵主政3個月的習仲勳第一次來到寶安。根據寶安縣委《關於偷渡外逃情況的報告》,1952年後的25年間,寶安縣有40598人逃港,約占全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時任寶安縣委副書記、縣革委會副主任的李定當時正在蓮塘蹲點,他告訴本刊記者,當時在蓮塘這樣的邊界地區,土地幾乎都已拋荒,經常在整個村子都看不到青年男子。

習仲勳穿著一雙布鞋沿著深圳河走了下來,在羅湖的一個收容所裏,他還勸導偷渡者,向他們講解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走到沙頭角,兩鬢花白的習仲勳站在“中英街”的界碑旁。他看到,街道那邊人潮湧動,商店裏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商品,內地這邊卻一片蕭條。

他對寶安縣委書記方苞說,沒想到解放那麼長時間,香港那邊很繁榮,內地這邊卻仍然破破爛爛。

視察收尾時,習仲勳向寶安縣的幹部們講話。“一條街兩個世界,他們那邊很繁榮,我們這邊很荒涼,怎麼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呢?一定要想辦法把沙頭角發展起來。”

習仲勳這時講了讓方苞、李定等人記憶深刻的觀點:制止群眾外逃的根本措施是發展經濟。

這一年的盛夏,出生在西北的習仲勳在南方炎熱的酷暑中接連走了23個縣。

就在這個夏天,外逃愈演愈烈。根據《1978年9月5日廣東省公安廳關於當前我省偷渡外逃嚴重的情況報告》顯示,當年8月,廣東全省就發現外逃6709人,逃出1814人,是1962年5月後人數最多的一個月份。

習仲勳後來在珠海的反偷渡外逃會議上說,他和廣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寇慶延到惠陽,那裏到處都是被收容、遣送人員。這些人到了樟木頭,下汽車後就一哄而散。6000人跑了4000多。這4000多人又繼續結夥外逃。

洶湧的逃港者成為65歲的習仲勳主政廣東後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生活問題很重要

就在這次反偷渡會議上,就逃港的性質和原因曾一度出現尖銳的爭論:到底是政治原因還是經濟原因。但李定說,基層幹部都明白,外逃的原因就是窮,只是過去沒人敢在高級別的會議上說出來。

後來過了很多年,他們才瞭解到,鄧小平在1977年到廣東視察時就講明:“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

1979年初,楊尚昆也來到了廣東,出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等職。他和習仲勳在延安時期就很熟悉。

楊尚昆下去調研的第一站到了佛山。和習仲勳一樣,他對“文革”後的民生凋敝痛心疾首:“把我們的國家搞得混亂不堪,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還有百分之幾的人吃不飽,有的地方甚至還有賣兒賣女、大量逃荒的,國家搞成這樣,令人痛心。”

楊 尚昆同樣要求地方幹部把生產搞上去:“現在最苦的是農民,首先是讓農民喘喘氣,休養生息。要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首先把農業搞上去,爭取農業大豐收,讓人民吃飽肚子。”整整10天,楊尚昆先後前往佛山、順德、中山、珠海、斗門、臺山和新會等縣,向社隊幹部和農民瞭解情況。

持續的偷渡外逃引起了中央的重視。1979年6月10日開始,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集會議,研究廣東反偷渡外逃問題。

代表廣東省委彙報的寇慶延最後請中央指示。李先念說:總的是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發展生產。再就是要懲辦一些,這是輔助手段。“生活問題很重要,生活不安定,你想堵也堵不住。所以要發展生產,才能安定人心。”這些話記錄在編號為“粵辦字〔1979〕58號”的文件裏。

中央的思想傳達到廣東,與習仲勳、楊尚昆想法不謀而合。在惠陽地委的反偷渡外逃會上,習仲勳對大家說,偷渡要治本,首先就是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只要生產上去了,收入增加了,就是與香港那邊還有相當差距,也可以穩定人心,大大減少外逃。

這個講話隨後被印發到廣東省各地政府,成為調整反外逃政策的根據之一。

發展生產第一個是調整種植計畫。1979年秋,剛剛成立的深圳市得到省政府指示,在糧食自給的前提下,可適當調減糧食種植面積。

結果只用了兩年時間,全市就挖了7萬畝魚塘,改種7萬畝蔬菜田,是原來的10倍。農民不僅減少了負擔,還增加了現金收入。

那時分管寶安財貿工作的李定說,他本想帶著蓮塘的幹部養雞,但超過5只就是資本主義。“這邊不行,我們就去新界養雞。”

雖 然農民都可以憑《過界耕作證》進入香港,但是必須早進晚歸。李定就把分管政法的省委常委寇慶延請到蓮塘的大隊辦公室,說要在新界建個養雞場,靠生產治外逃。他希望寇慶延給個政策,允許20個養雞場工人長期留在新界,“你要是同意,這20個人就留住了;你要不同意,我這20個人就是逃港了。”

寇慶延當場在李定的報告上簽了字。李定就帶人在新界搞了20萬隻的養雞場,規模當時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廣東當時另一個新措施就是“五定一獎”,即定勞動、定地段、定成本、定分工、定產量,超產獎勵的生產責任制,

在這種體制中,勞動力越多的農戶發展就越快,過去靠逃港寄錢養家的家庭慢慢沒有了優勢。很多父母就叫逃港的孩子回來種地搞養殖。

當時橫崗鎮有個姓鐘的宣傳典型。她的兩個兒子都外逃到香港,後來因為磨豆腐、養豬、養雞,勞力不夠,就把兒子叫了回來,最後一家就養了一萬多隻雞。

李定說,到1983年前後,回鄉定居搞種養的外逃農村青年多了起來。

樹林裏的人沒了

在1978年的荒蕪和紛亂中,寶安的兩個地方引起了習仲勳的注意。一個是福田公社漁農生產隊。這裏在1975年以前外逃170多人。但是1975年後搞對港小額貿易、挖魚塘,再沒有一個人外逃。

另一個地方就是擁有“中英街”的沙頭角鎮。1949年後這裏外逃了1053人,到1978年上半年還外逃近100人。但是從1978年下半年開始,沙頭角開展來料加工、對港小額貿易,不僅沒有人外逃,還有幾戶全家逃港者要回來。

習仲勳經常向地方幹部講起這兩個地方:只有搞好生產,才能制止外逃。而在土地沙化嚴重的海濱地區,發展對外貿易、“三來一補”成為習仲勳的選擇。

早在1978年夏天,中央派到港澳地區考察的代表團返回。他們在廣州先向習仲勳等廣東省黨政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港澳地區的情況。

大受啟發的廣東省革委會不久就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規劃設想》,其中提出最遲五年內要在寶安、珠海兩地建立外貿基地。

這一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對外開放被明確提出。

1979年1月的廣東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宣講了中央精神。會議最後明確提出,要利用廣東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搞補償貿易,搞加工裝配,搞合作經營。

當時的廣東省委已有共識:廣東的面積超過歐洲一些大國,地理環境、人文條件都有潛在優勢,如果中央給予一定的自主權,發展經濟並不難。

這次會議“確認根本的出路還是希望中央給廣東放權,抓住當前有利的國際形勢,讓廣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四化建設中先行一步”。

當年4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習仲勳提出希望中央下放更多權力,在深圳、珠海劃出兩個地方單獨管理,作為外部資金投資的場所,並初步定名為“貿易合作區”。

1999年,習仲勳在接受《鄧小平理論與廣東實踐》攝製組採訪時講到了鄧小平的回應:“鄧小平當時還鼓勵我們,要大膽實踐,並將廣東準備在深圳、珠海、汕頭辦的貿易合作區,定名為特區。”

鄧小平就在這時說了那句著名的話:“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誕生。後任深圳市政府秘書長的李定說,就在特區條例公佈幾天後,逃港者驟然減少。那些藏在梧桐山的樹林中、深圳河邊的草叢裏等待逃港的人,好像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兩個月後,習仲勳、楊尚昆調回中央工作。此時,無論對於逃港者、深圳還是整個中國,另一番天地都已展開

逃港者歸來

90年代中期曾有港報估計,至少有2萬名東莞籍港人先後到內地投資經商,其中可能有一多半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逃港者或者他們的後人

1979年的春天,虎門龍眼村的祠堂裏熱鬧了起來。看見有人抬機器進去,上了歲數的老人不禁抱怨了起來,怎麼又大煉鋼鐵了,而且還是在祠堂裏。

沒多久,人們在祠堂門口還看見了早年逃港的張明、張細兄弟。不過他們不是被五花大綁遣送回來的,而是西裝革履,還和村支隊張旭森一起談笑風生。

終於有一天,祠堂門口掛出了龍眼發具廠的牌子。原來祠堂後院安裝的設備並是生產假髮的。張氏兄弟就是假髮廠的老闆。

若干年後,當廣東省整理改革開放的諸多線索時,確認龍眼假髮廠是全省第一家落戶農村的“三來一補”企業。進而推之,乃是中國農村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

張旭森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那時候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還沒有逐級下達到龍眼村,但是社會上已經傳出了大變革的消息。

封閉了30年的國家終於開放,逃港者也迎來重歸之日。

想賺錢的逃港者

1978年的廣交會有些特殊:南廣場的語錄牆被拆掉了。

不過,張明當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他和許多港商一樣,仍對巡邏的民警有些“敏感”。16年前的1962年,家徒四壁的張明渡海外逃到香港,成為幾十萬逃港者中的一個。

現在,龍眼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這個破產地主的兒子。50年代初的運動中,張家最後一些土地和財產被集中到公社,一大家子裏的兄弟幾個天天扛著鋤頭種地。

1978年,張明的弟弟張細在逃港大潮中又偷渡去了香港。此時,張明經過10多年打拼,已經在香港開了家有點規模的張氏發具廠。

不過這個時候,香港的製造業已經遭遇瓶頸。張細說回內地開工廠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當時香港勞動力資源非常缺乏,而用機器生產成本高,品質也不好。

而張細在去香港時,廣東地方上已經傳出了一些風聲。張家一個在東莞進出口公司工作的親戚告訴兄弟倆,省裏領導想加大進出口力度,讓香港人到內地投資,搞來料加工。

張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決定利用廣交會的機會回來探探風聲。

張明到了內地,果然聽說了政策鬆動的消息,這時反而拿不定主意:回來投資建廠,人工成本低,地皮幾乎不用花錢,只要辦起來肯定能賺錢;但是政府只是說要建外貿基地,並沒有“赦免”他的外逃者身份。如果追究起來,不僅吃苦十幾年換來的好生活沒有了,可能還會做牢。

躊躇了許久,他打電話給老家的村支隊張旭森“問政策”。

張旭森告訴記者,當時心裏是希望張明這些人回來投資的,開會討論的時候,大多數幹部也很贊同。這個時候,虎門鎮上已經有了中國第一家合資的“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

不過終究沒有檔肯定,允許外逃的人回來公開搞工廠。而且農村能不能搞,剛經過了20多年“運動”的人們心裏都沒底。

走資派”找來了“地主加外逃犯”

1979年初,張旭森寫了個材料去找虎門公社書記黎桂康,希望得到支持。打電話到公社,說黎桂康去廣州開會了。

張旭森準備了點乾糧,坐了一天車趕到廣東省委黨校,沒想到黎桂康開的會就是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正鼓勵各地幹部搞來料加工。

張旭森連忙回到龍眼,籌措具體開工廠事宜。找到貿易局,貿易局局長也很高興。

不過這個時候,張明還是擔心。廣交會是一個特殊場合,並不代表自己回虎門也不會被抓。

勸了許久,張氏兄弟終於同意在靠近邊界的寶安見面。又解釋了很長時間,張旭森再三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當年的逃港者才同意回龍眼村看一看。

這一年的春季廣交會上,展館內的語錄標語降到了12條,而1966年時有2673條。展館周圍的50個大牌子也被分給各個外貿總公司,分別做了輪胎、衣服等商品廣告。

由於參會外商太多,廣州涉外賓館爆滿,結果在各大賓館的草坪、大堂都睡著採購商,這令當時的廣東省領導大為惱火。從第二年起,廣交會專門為此設立了訂房小組。

向 省裏報批建廠手續異乎尋常地順利。1979年夏天,張家兄弟得到了編號為“東輕工 (1979)02、03、04”三個檔,允許他們在虎門以及東莞的其他兩個地方開設發具廠、漂染廠和電器廠,生產假髮、電梳子,形成發具生產“一條龍 ”。率先投產的龍眼假髮廠,就這樣在中國的30年改革開放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但是張家兄弟的回歸,在龍眼乃至整個虎門、東莞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張旭森說,當時還有幹部堅持張家兄弟是“地主加外逃犯”的身份。那時一邊開放、一邊搞反偷渡,卻讓逃港回來的老闆“剝削”群眾,這讓許多老百姓想不明白。

開會的時候,黎桂康、張旭森被公開指責為“走資派”。

不過,沒有人來龍眼村抓“地主加外逃犯”去坐牢,“走資派”還當著公社書記、村支書,龍眼假髮廠紅紅火火地開了下去。

逃港者帶來5萬元集體收入

在建廠初期,村民到祠堂取了原料回家手工製作,計件後月底來拿報酬,一般每戶每個月都可以從龍眼假髮廠拿到三四百元,相當於過去一年的收入。龍眼發具廠的產品則經過香港出口到北美。

讓張旭森記憶猶新的是,他在龍眼發具廠第一次看到了“按勞取酬”的分配模式。一個月下來,工人之間工資可能會相差一半。

1979年,龍眼村第一次有了集體收入——5萬元。到2004年,村經濟的淨資產達到7.4億元。這些都得益於1979年後越來越多的外來企業。

龍眼發具廠首先帶來了它的供應商,其中幾家是張明直接介紹到龍眼的。現在全村已有外資企業100多家,還帶動了村民營企業80多家。雇傭了4萬多名工人,而本地原住人口不過2000多人。

從1978到1993年,龍眼村共引進“三來一補”企業1100多家。

張細現在是香港東莞同鄉會會長,他表示目前在香港的東莞人有80多萬。90年代中期曾有港報估計,至少有2萬名東莞籍港人先後到內地投資經商,其中可能有一多半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逃港者或者他們的後人。

張旭森前兩年退了下來。20多年間他接待了上千位前來洽談投資的香港人、臺灣人,包括從東莞、虎門外逃出去的香港人。“龍眼村出去的,現在大多數生活還是不如我們,不過他們不好意思回來。”現在龍眼村每年給村民分配的社會福利等開支都超過2000萬。

太平手袋廠在1996年倒閉,更名為海龍美髮用品廠的龍眼發具廠,卻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假髮生產企業。

不過最近幾年,受大的經濟形勢影響,龍眼發具廠和其他東莞的“三來一補”企業都遭遇了困難,特別是龍眼村的3平方公里土地已所剩無幾,都變成了林立的廠房。

30年後,逃港者和他們的鄉親們在等待著新的機遇。

香港:40萬人的角色

考察香港“黃金20年”的歷程,逃港者扮演了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張香港人民入境事務處的統計表,記錄著1970年至1980年間內地非法移民的數字。

1970年,3416人;1974年,19800人;1979年,192766人;1980年,150089人。10年間一共447695人,其中261447人符合當時留港居住條件。這是自1949年以來,香港迎接的第三波大規模逃港潮。

上一次逃港潮由1959年開始,至1962年達到頂峰。其間至少有14.2萬名內地人非法進入香港。除了1962年“5月大逃港”高峰期的逃港者被立即遣返,其他人幾乎都獲得了合法身份。

比上世紀50年代末更早,人們記憶中的大規模逃港是1949年至1952年。《香港年報》記載,戰亂使超過75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居民湧入香港。

換句話說,在1952年至1980年,兩次逃港潮中有約60萬逃港者越過戒備森嚴的邊界進入香港,其中約40萬人獲准在港合法定居。

到了1981年,逃港者的數字出現了性轉折:全年只有7530名非法越境者被香港當局截獲,1690人在邊界以外的地區被發現。

一連串波峰浪穀的數字背後,是深圳河兩岸30年的變化與起伏。

想不想去香港

旺角,香港最為繁華的商業區。而在1950年,彌敦道以西還都是大海,海岸線就位於今天的新填地街。當時的旺角是工業區,滿眼都是棉織廠、制煙廠和穿著粗布衣的工人。

50年代初期的香港正承受著經濟衰退的衝擊: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禁運導致了轉口貿易萎縮,失業大幅上升,非技術性工人在香港的生活水準與內地基本持平。

在1952年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地進入香港的人數都比較穩定。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人口統計組的資料,從1954年到1959年,整個香港入境人口與出境人口的差額,還由59781人下降到27801人。

直到50年代末,逃港者洶湧而來。

香 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顧問邵善波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年非法入境的原因有政治、經濟因素,包括家庭理由,以經濟、家庭為主。在他看來,1962年 香港出現大規模移民潮,也是由於內地因天災出現大饑荒而致。他援引80年代的資料:單是 1962年就有約20萬人逃來香港。

而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廖柏偉查詢的資料比較保守:1959年至1962年共14.2萬人非法進入香港。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人口統計組的資料,香港總人口就在這個期間跨過了300萬大關,當時出生於內地的人口比重超過50%。每兩個香港人中,就有一個來自內地。

從1963年開始,香港連續4年,出境人口多於入境人口。而此時的內地,正是1963年至1965年的“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66年“文革”興起,其後兩年香港入境人口再次超過出境人口。

抵壘”香港

六七十年代內地居民不斷逃港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港英政府對逃港者幾乎來者不拒。

當時香港人民入境事務處在高層授意下行使“酌情權”,可以在法條以外允許逃港者在港居住。結果只要到香港政府登記的非法入境者,都可以留在香港定居。換句話說,只要躲過內地一方的攔截,即使被香港員警抓到,也是成功逃港。

到1962年“5月大逃港”,港英當局曾臨時性暫停該政策。邵善波認為,港英政府歷次調整入境政策,都與當時逃港者帶來的壓力有關。

1972年開始,逃港者再次明顯增加。到1974年已是1970年的5倍以上。於是港英政府又開始實施一種被稱為“抵壘”的政策。

“抵壘”政策的核心是:非法入境者如果能躲過香港邊界攔截,進入市區得到居住場所,或與親人見面,都可以在香港定居。被攔截者則遣返內地。

“抵壘”本是壘球用語,球員只要能及時碰及壘圈,就不用離開出局。由於這個政策,整個70年代的近45萬名逃港者中,有超過26萬人獲准留下。

1978年,有11233人成功“抵壘”,另外8205人在香港一側的邊界地區被截獲。1979年,102826人“抵壘”,另有89940人被遣返。1980年67964人成功。其中八九月間有5萬人進入香港,有一半“抵壘”。

10月23日,不堪重負的香港政府終於宣佈取消“抵壘”政策。此前已抵港的逃港者在3天內進行登記即可獲得香港身份證。

消息公佈後,金鐘道華人延期居留辦事處擠滿了登記者。許多內地人趕在這三天偷逃到香港,甚至還有香港人頂替在內地的兄弟姐妹去登記。

26日零點,仍有大批逃港者在門外等待登記。關門一刻,不少人失聲痛哭。以後很多天,還有很多不懂廣東話的逃港者和住在偏僻山中的人剛剛得到消息,趕了過來。

“抵壘”政策的取消,代表著港英政府向逃港者敞開了數十年的大門徹底關閉。

也就是從這時起,香港員警被授權在街頭檢查身份證,而居民出門也必須攜帶身份證明。

1980年的另一個轉折是,內地亦於此時全面啟動改革開放。種種因素之下,逃港潮開始降溫,來港者也更多是因為與家人團聚。

此後雖然仍有反復,但持續了30年的逃港潮已接近尾聲。

逃港者的利與弊

今天走在旺角、尖沙咀鬧市街頭,隨處都可以打聽到有關逃港者的故事。大多數上了年紀的香港人都來自內地,從福建到廣西,包括整個東、南部沿海。這些年齡約在五六十歲的老者大多住在公屋集中的地方,很少擁有中高檔私人住宅。

1972年,港英政府為了改善因人口大量湧入而不斷惡化的居住條件,宣佈實施“十年房屋計畫”:使貧民窟和木屋區的人口在十年內遷入公共房屋。“公屋”租金僅為市場價格的五分之一。另外就是建造“居者有其屋”,即所謂“居屋”,大體相當於今天內地的經濟適用房。

人口負擔增加的另一面,是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出現。

根據邵善波查詢的結果,在1975年至1980年間成功進入香港境內的逃港者中,81%以上是農民,其次是學生和工人。醫生、護士、教師等技術人員合計不到0.3%。

廉價勞動力恰恰適應了當時香港製造業興起的需要。

根據香港經濟學家饒美蛟的統計,1973年香港勞動密集型工業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93.5%。到1978年,這個比例仍達到91.9%。

直到70年代末,雖然人口已接近飽和,但香港勞動力仍然不足,導致工資水準逐年提高。彼時香港的工資水準僅低於日本,列亞洲第二位。

香港著名學者盧受采在所著的《香港經濟史》中談到,“新移民中的成年人來港後,立即成為有用的勞動力。他們中的少年移民和移民引起的出生率急速上升,也使勞動力隊伍不斷得到補充”。

邵善波曾就香港的人口政策及入境政策進行了長期研究。他說,內地移民為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廉價勞動力是事實。不過80年代後,“非法”移民問題已不再突出。到90年代,香港下層勞動力較多,卻變成了需要應對的社會問題。

邊防一線的30年

沒有了鐵絲網,逃港者更少了

伶仃洋東,大鵬灣西,有著也許是中國最為特殊的一條邊防線。

比如,它是中國最名副其實的“邊防一線”。

1982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特區與非特區之間建立特區管理線,設置邊防聯合檢查站,被稱作粵港邊防“二線”。原來的粵港邊防即被稱作“一線”。

“1969年我們的部隊到這裏時,‘一線’東起南澳葵沖,西至寶安固戍長達260多公里。”廣東公安邊防六支隊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1988年“一線”改為鹽田避風塘到南頭大新碼頭,近70公里。後來大面積填海又使70公里變為現在的83.1公里。

與變化的邊防線長度相比,1978年對於粵港邊防“一線”是一個更大的轉折:持續20多年的逃港潮在這時達到頂峰,然後迅速跌落。

2000年以後,在深圳灣、大鵬灣這些當初逃港者入海的地方,邊防部隊拆除了鐵絲網,建設了濱海棧道。

30年來也有些東西沒有變化:對面新界的群山,以及中英街上香港一側矮小的門市房。

緊張的邊防線

1987年,劉柏林到深圳服役的第三年,爆發了最後一次較大的集體逃港事件。

“大白天的老百姓就從草叢裏往邊界跑,那時候戰士不能開槍啊,就上去攔。抓住一個,可是跑出去好幾個。”現任邊防六支隊大隊長的劉柏林說,逃港者並不在乎警告,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明目張膽”。

這次被稱做“6.20”事件的大逃港,與其說是過去逃港潮的延續,不如說是30年逃港潮的終結。當時謠傳英方將大赦三天,非法入境者都可獲准成為香港居民。由於此前7年港英政府一直將所有偷渡者遣返,所有有著“跑過去”想法的人都把它看作最後一個機會。

這一年,香港方面一共只截獲了2萬多名逃港者。這與70年代末動輒十數萬人的數字相比,已經大大降低了。

70年代末的羅湖,滿是魚塘和草叢,甚至無法佈置鐵絲網。沒有辦法,邊防部隊就種植了劍麻作為阻礙,邊防戰士則站在魚塘的圍堰上值勤。

“對於偷渡,單純靠攔截是很難的。”在粵港邊防幹了了20多年的劉柏林說。

深圳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三四十米,成年男子不用一分鐘就可以遊到對面。而在梧桐山中的伯公坳,內地一方居高臨下,幾米外就是香港的打鼓嶺,助跑幾步就可以跳過去。

沿伯公坳西側的一道峽谷就是內地、香港的邊界,鐵絲網就在濃密的樹林中。這一片山中至今還有蟒蛇和野豬。如果一個人跑進去,幾百人都很難找到。

就是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中,邊防六支隊執行著攔截逃港者的任務,一次又一次經受著人群的衝擊。在70年代逃港潮最猛烈的時候,邊防六支隊是一個加強團的編制,全線一天抓到幾百個逃港者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開放的邊防公路

變化是從80年代開始顯現出來的。

今天從深圳濱河大道經過,可以看到路南有一道綿延的鐵柵欄圍牆,牆那邊是靜靜的河流和綠油油的山脈。這個看起來像公園的地方其實就是邊防區,那條靜靜的小河就是深圳河。從濱河大道到河邊,最近處不過20米。

深圳發展的30年,其實就是邊防不斷“貢獻”的30年。

“深圳建特區,核心地帶就是我們這一條邊防區。”六支隊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今天深圳地王大廈的位置當初就是六支隊的指揮部,世界之窗裏埃菲爾鐵塔的位置則是四中隊的營房。因為城市發展要土地,邊防區就不斷壓縮、前移。後來濱海大道建成,邊防巡邏路有的前移了幾公里。

梧桐山裏原來只有一條道路,就是邊防公路。特區建成後,修了一條梧桐山隧道連接鹽田與市中心。後來人流、車流增加,梧桐山隧道不堪重負。2000年前後,地方政府找到六支隊,希望開放邊防公路。

2002年底,邊防公路擴建成的梧桐山盤山公路通車,當初嫌鹽田偏僻的工廠又搬了回來,區外市民到鹽田買房的比例也上升到10%。

邊防的開放源自逃港者的減少。到90年代,每年逃港者已經下降到幾千人。“我們詢問那些外逃的,沒有一個是踏實在家務農或者進城打工的。”劉柏林說,前些年曾經抓到一個20多歲的偷渡者,他覺得在農村種地苦就跑到深圳打工。沒過幾個月嫌賺錢少,就打算去香港發大財。

逃港者少了,80年代起入境的港商、台商多了。“過去他們怕部隊怕得要死,你叫一聲,他就規規矩矩地站在那一動不動。”劉柏林說,早些年邊防部隊的形象很“硬”。

“現在不行了,不管香港人還是內地人,走到邊防區裏也不怕當兵的,我們還得態度特別好地解釋他進入禁區了,請他離開。”劉柏林說現在講究的是文明執法。

1997年香港回歸後,邊界兩側的關係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六支隊又與香港特區警方建立了聯勤互動機制,每週雙方碰面,還共用視頻監控、通訊聯絡。

前些年,有一次香港特區方面因為重大活動抽調警力,邊界上幾乎都走空了。整條邊防線幾乎只有內地這邊在值勤,防止各種偷渡和走私。

六支隊的幹部說,對於一個國家的兩個部分來說,哪一邊值勤都放心。

兩道消失的鐵絲網

深 圳特區的兩道邊防線圍成了一個橢圓形,東西長、南北短。位於東側一端的就是鹽田區。由於這裏一二線間的距離比較短,當初也是邊防最緊張的地方。站在沙河入海口北岸,對面香港的細鴨洲、羅盆穀清晰可見。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在“文革”中受到迫害,就是從這裏抱著空汽油桶,一直漂到香港。

雖然依山面海,但由於前有一線、後有二線,鹽田的老百姓上不得山、下不得海。大鵬灣邊的海潤園是沙頭角最大、最豪華的居民區,有4000多名香港居民住在這裏。社區門前剛好是邊防路,結果他們住著“海景房”卻走不到海邊。

2007年2月1日,邊防部隊將沿海邊防區的鐵絲網全部拆除,在2.5公里長的海岸邊修了一條木制棧道。從俄羅斯購買的“明思克”航母就停在這裏,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主題公園。

現在站在棧道上,還可以看到海面上香港方面的巡邏艇。而花叢邊的提示牌仍警告遊客這裏是粵港邊防“一線”。

棧道上巡邏的軍人也不再攜帶長槍,如果不是綠色的制服,他們看起來就和城市裏的普通民警一樣。在這裏駐防的六支隊十四中隊幹部告訴本刊記者,這裏還是設置了紅外線設備,一旦有人入海哨所就會得到警報。

哨所看起來就就像公園裏的小商店,如果沒有人指引很難識別。居民說,這一帶的房子已經賣到了3萬多元一平方米。

2007年,邊防六支隊拆除的另一大段鐵絲網是在中國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這塊368公頃的保護區全部位於邊防區內。現在為了維持生態,邊防部隊晚上從不把探照燈投射到紅樹林裏。取得代之的,是加大徒步巡邏頻率。

這片紅樹林生在深圳灣大海與陸地接壤的地方,遙望香港的沙橋。由於植物茂密、地形複雜,當年也是逃港者入海最多的地方之一。

六支隊的幹部說,變化最大的還有中英街。當年幾百米的街上最多時有47家金店,一個店員最多時一天開出30多萬的貨單。因為經受住了走私者的利益誘惑,“沙頭角模範中隊”與“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樣聞名全國。

然而現在走在中英街上,香港一側矮小的店面與內地一側的商廈相比,落差明顯。相同的只是兩邊的店面大多關著門,街上行人寥寥。

走近中英街橋頭關口的時候,可以看到一些人拎著塑膠袋等在那裏。邊防部隊的幹部說,這些人都是“水客”。看了看,塑膠袋裏都是兒童奶等食品。

偷渡回來的逃港者

現在,再沒有蜂擁的逃港者。但是對於邊防部隊來講任務卻更重了。

“過去就是跑了幾百人,可能都是老百姓,去香港就是為了打工吃飯。現在不一樣了,即使非法出入境一個人,也可能是巨大的隱患。”在羅湖口岸附近駐防的六支隊八中隊指導員劉明新說,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國際化,邊防面臨著新的考驗,特別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

包括十三中隊駐防的中英街,雖然走私者少了,但是有幾個出入口的小鎮還是容易引來別有用心者。

今年以來,八中隊已經抓獲25名非法越界者,占全總隊的9%。在奧運前後,整條邊防線幾乎全員上崗。

從2000年前後開始,六支隊截獲的外國逃港者多了起來,他們大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劉明新說,這些人大多受蛇頭組織,許多人是愛滋病、肝炎患者,因為聽說香港治病免費就想跑過去。

後來邊防部隊聽說,這些人到香港市區後就在鬧市拿出刀來,主動讓員警抓他。“進香港監獄先治病,勞動再給報酬。”劉明新說,他們在香港的監獄呆幾年後就拿著幾千港幣高高興興地被遣返。

這些故事,總讓邊防支隊裏上了歲數的幹部們唏噓不已——如果不是30年來的改革與開放,內地的逃港者又會變成什麼樣?

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許多逃港者卻從粵港邊防偷渡回內地。“他們沒賺到錢,聽說深圳這邊公社、大隊年年分紅就想回來。但是去得晚沒有身份不能走合法管道,就再偷渡回來。”劉柏林說,深圳這一帶的原住居民現在家裏都有幾套房子,遠勝過那些在香港住公屋的親戚。

當年剛到深圳的時候,劉柏林還是有些優越感的。每次回湖南老家探親,就會圍上一屋子人打聽香港和特區的事情。

2000年以後,劉柏林在深圳開始接待來自老家的朋友,他們都是去香港旅遊後途經深圳。

因為特殊身份,劉柏林在深圳河邊呆了20多年卻沒去過香港。“這些年,好多新兵在入伍前就去香港玩過,我還聽他們講那邊的事情。”

30年,特區的確在很多方面已經不再特別了。“二線”的通關手續在不斷簡化,撤銷“二線”的聲音也此起彼伏。這幾年的消息則說,深圳市民有望僅憑身份證入港。

不過“一線”上的部隊覺得,這條邊防線還是會保留下去。哪怕偷渡、走私徹底消失,仍然需要這條特殊的線來體現“一國兩制”的承諾。

2008年11月25日

深港倒油30輛車年掙2000萬

大洋新聞 時間: 2008-11-25 來源: 廣州日報

clip_image001
皇崗口岸附近加油站裏排滿了掛深港兩地牌照的車,其中部分是從事倒油的車輛。 王子恒攝

clip_image002

雖然已是晚上8時,但在深圳皇崗口岸附近兩個相距不到80米的加油站——中石化加油點及加德士加油站,前來加油的車輛依然排起了長隊。排隊的80%是“ 藍牌加黃牌”或“黑牌加黃牌”的深港兩地牌車輛。這是記者連續多日在這裏看到的場景。熟悉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這些車中不少活躍在深港兩地的倒油車。過去幾年,由於國內國際成品油市場價格長期倒掛,深港兩地的倒油已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另有跡象顯示,上述倒油現象有“團夥”操縱特點:倒油分子先在地下錢莊借大額款項開辦空殼公司,藉以申請深港兩地車牌,然後操控數輛掛兩地牌的車輛往返兩地倒油。據稱,順利的話,大的“倒油公司”每年可獲利2000萬元。

最近,深港兩地成品油價格差縮小,一些“倒油公司”為了維持原有利潤,或增加往返次數,或改裝、加大油箱。倒油,還是一如既往地進行著。

文/記者柯學東、劉啟達 實習生蔣偲 圖/記者王子恒

買3輛車倒油年掙百萬

11月份,深圳市面上的97號汽油每升6.77元,香港汽油的價格每升在14.6港元到16.4港元之間。兩地價格差達8~9元。有媒體報導稱,“倒油 車”一天在深港來回6~7次,每天可以掙1萬元以上。但在做這一行的老詹看來,這顯然是外行人士不瞭解內情。因為最近幾年香港加大了對成品油走私的打擊力度,他們的“生意”並沒有外人想像中的那麼好做。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老詹這幾年也越發低調、神秘。

老詹說他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也不容易,多年前他還只是香港的一個普通汽車修理工,偶爾在兩地倒賣一些汽車零配件。因為工作原因,他接觸過很多擁有深港兩地牌的汽車,也知道在深圳加油“很便宜”。

後來,老詹嘗試著買有兩地車牌的舊車,學著別人幹倒油生意。他認識很多香港本地的司機,也不愁汽油的銷路。一年下來,老詹買了三輛類似的車後,便專門在深港兩地倒起油來。

“雖說兩地汽油的差價有八九塊錢,但在香港我不可能以零售價出手,都是低價賣給熟悉的司機。”老詹說,實際上,他跑一趟也就能掙500元左右。一天跑3趟,3輛車,老詹每天能掙4500元左右,一年能掙100多萬元。

每天兩三百小車過境“倒油”

老詹只是深港眾多“倒油客”中的一員。據香港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謝浪估計,深港兩地目前專門從事偷運非法燃油的小車有200到300輛之多,大部分是把油箱改大的麵包車或賓士車,也不乏暗藏多個油箱的“大肚車”。

據香港海關透露,僅今年前5個月香港海關就偵破42宗由內地走私燃油至香港的個案,拘留38人,扣押31部涉案車輛。在行動中,香港海關共截獲20多噸非法汽油和75升非法柴油。

令人驚訝的是,深港兩地目前從事偷運非法燃油的,很多都是使用賓士倒油。據老詹介紹,雖然賓士車耗油比較厲害,但仍是很多同行首選,一是因為賓士的檔次比較高,不會受調查人員的懷疑,其次是因為在小車中賓士的油箱相對來說比較大。以賓士S350為例,油箱裝滿大概就能裝90升油,“最主要的原因是,貨櫃 車倒油雖然裝油多,但發現就會被收稅。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有些也比較激進,多用麵包車改裝油箱倒油。”

按照香港海關的規定,由內地入境的所有非貨車車輛,其油箱裏載有的燃油均能獲得免稅,而貨櫃車則需按其汽缸容量大小可攜帶不同分量的免稅燃油入境。

偷運柴油5年無一次被發現

除了這種“專業戶”外,許多貨櫃車司機也會幹一些偷運柴油生意。

在廣深高速入口處旁的中石化加油站裏,記者採訪了香港貨櫃車司機阿華。他說自己常常會順便走私一點柴油,而且這方面的收入甚至是薪水的數倍。因此雖然有風險,但很多貨櫃車司機為了賺錢,多少會帶一點。

他說,海關並不是每次都會檢查,而且檢查時還有許多盲點,所以司機攜帶較多成品油入境相對比較容易。據他透露,至今為止,他已經偷運柴油5年了,但一次都沒被發現過。

操控30輛車年掙2000萬

與辦兩地牌難度高形成反差的是,運油過關後尋找買家卻非常輕鬆。

據老詹介紹,一般倒油公司分工是:運油員工在深圳加到油後,為節省時間,把汽車開到香港新界附近到固定地點把油卸下來;收油的員工把偷運來的汽油分裝到容量為30升的塑膠桶裏,運到香港市區,然後賣到與之合作的油站,最後由油站賣給相熟的司機。

因為有具體的分工,大大縮短了倒油車的周轉時間,因此,這些專業倒油公司的車輛來回深港的次數比老詹的車要多,一般可以達到四五次。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個汽油顏色轉變的過程。深圳本地的汽油一般是黃色的,而香港的汽油顏色則為藍色。收油的員工,一般會在塑膠桶放入高錳酸鉀等化學品,讓黃色的汽油變成藍色。

老詹說:“深圳有的加油站為了協助倒油公司逃避追查,甚至會主動在售賣的汽油中加入高錳酸鉀等化學品,讓油的顏色變成香港加油站裏通常售賣的藍色,以幫助倒油車逃避香港海關的檢查。”

目前深港兩地汽油價格相差八九元,雖倒油公司在香港會以比市場價低很多的價格賣出,差價仍接近6元。“一車一次淨賺500元,一輛車一天跑4至5趟,最少能賺2000元。我所知的大規模的倒油公司有30多輛倒油車,一天就能賺6萬元,一年可賺2000萬元。”

擔心油價接軌改裝“大肚車”上陣

現在,老詹對國內、國際油價接軌的趨勢表示了擔心,因為,一旦真的接軌,他的“飯碗”就丟了。但他分析說,“在我看來,目前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的可能性比較小。加上金融海嘯對香港經濟的衝擊巨大,找錢不好找,所以肯定要抓緊時間兩地倒油,能多賺點是一點。”

老詹說,很多倒油的人都擔心國內油價上漲會導致利潤減少,兩地倒油的深港車最近也都增加了往返的次數,有些甚至走向極端,改裝油箱以提高每次運油的油量,這就是大家俗稱的“大肚車”。

在深圳皇崗口岸附近的加油站,記者就看到過多輛這樣的“大肚車”。外表看不過是普通的麵包車,但做過汽車維修的老詹告訴記者,仔細觀察這些車就會發現, 它與一般車不同的是,這些車的最後一扇窗都貼上了不透明的白紙,目的讓外面的人看不到裏面改裝的情況。據瞭解,這樣經過改裝的“大肚車”,一次加油可達 200~300升!

“現在香港經濟形勢這麼差,像我這樣樂觀的人也不太多。不過這也是因為我倒油比較早,早就收回了成本,現在都是純賺,所以不太擔心。”老詹透露,“現在有些剛剛開‘倒油公司’的人肯定心態沒那麼好,冒險改裝油箱的多半是這些人。”

在地下錢莊借錢買兩地牌車

除了倒油“個體戶”與“兼職”倒油司機外,記者在一家深港兩地的地下錢莊工作人員那裏瞭解到,目前有少數人已經開始成立專業的倒油公司,以團夥的形式偷運汽油和柴油。

根據相關規定,港商在廣東省投資“三來一補”企業、港商在廣東省投資辦“合資”企業以及港商在廣東省投資辦“獨資”企業,在山區投資開工廠達到40萬美元、在非山區辦實業實際投資額在150萬美元以上,可以申辦1個兩地車牌。很多倒油公司就是據此通過在山區成立港資皮包公司,申請兩地車牌。

在地下錢莊工作的陳先生告訴記者,有些專業的倒油公司一開始是在地下錢莊借錢成立的。

據陳先生透露,一般的地下錢莊每月收取3%~4%的傭金。例如,借200萬美元約合1400萬人民幣,每月需支付50萬元左右的手續費。在山區開工廠 200萬美元可註冊5個投資40萬美元的廠,申請到5個深港兩地車牌。這就等於說,通過在地下錢莊借款,僅以50萬元的手續費就可辦到5個深港車牌。而用 5輛深港車來回倒油,每輛車多跑幾趟,一個月就可淨賺30萬元左右,兩個月就可收回成本。

記者通過多方調查發現,除了借錢開皮包公司 外,一些準備開倒油公司的人還會跟已在廣東投資開工廠的港商聯繫,希望通過注資獲取深港兩地車牌。在江門投資開工廠的港人卓先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突然有人 要求為我的廠注資20萬元,他什麼股份都不要,只有一個條件是注資後將新增的兩個深港兩地的車牌給他。”

另外,倒油客還會與香港相熟的汽車修理廠合作,向其購買擁有深港兩地牌的二手車。據瞭解,普通二手車的均價為3萬港元左右,但擁有深港兩地牌的二手車則會身價暴漲為20萬港元。

據熟知內情的人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專業倒油公司,倒油車輛已多達30多輛。

香港每年五六百司機被抓

大洋新聞 時間: 2008-11-25 來源: 廣州日報

當記者問及老詹,每天這樣來回往返多次,是否怕海關懷疑時,老詹表示,“申請公司牌照就有這種好處,往返的次數沒有太多的限制”。

對於這些港車加油,深圳這邊的加油站負責人也顯得很無奈:“我們很難判斷來加油站的車是不是倒賣汽油,再說,我們也沒有理由不給他們加油。”但是,在香 港,對這種倒賣、走私汽油的行為,打擊力度比較大,根據香港《應課稅品條例》,使用非法燃油屬於刑事罪行,最高可罰款100萬元及監禁兩年。此外,無論偷 運還是購買非法燃油的司機都會留有案底,其汽車亦有可能被充公。香港海關在過去五年,每年都能拘捕五六百名涉案司機。

深圳邊檢:不能限制過關次數

對於上述倒油現象,深圳邊防檢查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邊檢部門對於這類“倒油客”很早就有監控,但由於邊檢在檢查出入境時只管人不管車,不能對過往車輛進行相關處理,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沒有相關規定限制這類車輛每日過往關口的次數。

據深圳邊檢統計,持兩地牌車輛多的時候每日過關10餘次。這中間不排除這些車有利用不限往返來走私倒油的行為。

深圳海關:單次倒油難達立案標準

據深圳海關某負責人介紹,這種情況在深圳各口岸已長期存在,不僅是有油往香港倒,當香港油價低於深圳的時候他們也往深圳倒,只要兩地油品有差價就會有向價高方向倒油。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水客”所採用的一種“螞蟻搬家”模式。但是,他們走私的數額很小,單次被抓獲後一般走私額度不足700元,數額根本達不 到立案標準,緝私人員每次抓到這類人員以後一般是責令他們恢復原有油箱,將該號牌車輛列入“黑名單”,然後放行,但這類人往往是放行後又繼續倒油。列入“ 黑名單”的車輛以後每次過關時都要進行檢查才放行。

新聞鏈結:紅油走私返潮

一邊是成品汽油被倒賣到香港,另一邊還有 人從香港倒賣“紅油”到內地。據《上海證券報》報導,因國際油價大幅下挫而國內成品油價卻未跟隨下調,已形成顯著的價格落差。在這種情況下,今年前期近乎絕跡的南方走私“紅油”開始重現。所謂“紅油”是指香港地區專門用於工廠、船舶並添加紅色染色劑的免稅柴油,價格比香港普通柴油要低很多,而品質只略低於中國標準柴油。這種油品通過走私進入內地市場銷售,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2008年11月24日

深圳週末樓市突放“巨量”

昨天下午,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公佈“1~10月深圳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報告”。該報告顯示,今年10月,深 圳樓市依然疲軟,一手住宅銷售面積環比僅微增3000平方米,二手住宅成交量環比更減少3.58萬平方米。但從本月15日開始,一手房成交突現“巨量”, 近7天來,深圳一手房成交連續保持在200套以上的高位。

據深圳市國土房產局統計資料顯示,上週六,深圳一手房成交再放“巨量”,達到 379套,成交均價從10月份的12706元/平方米降至10354元/平方米,這是自本月15日深圳市新房成交突放“天量”、單日銷售467套後,連續兩個週末新房成交火爆。而近7天來,深圳一手房成交也連續保持在200套以上的高位。

報告顯示,今年1~10月,深圳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住房建設規模有所減小。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也持續回落和調整。按深圳市房地產資訊系統統計口徑,今年深圳商品住宅銷售均價每平方米分別從一月份的 15080元降至10月份的12706元。此外,二手住房出現了交易規模同比下降65.8%的“巨幅減量”,今年前10個月總交易面積僅為281.49萬 平方米。

招聘職位少 冷落應屆生

clip_image001
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擠滿了招聘會現場。

東莞首場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本月22日在中心人才市場舉行,原定兩天的見面會變成了一天,計畫邀請120家用人單位,結果到場的僅一半,而招聘職位比去年少了近1000個,原是用人大戶的眾多製造業企業悄然隱退。該次見面會上,碩士2000元起、博士2500元起的工資也吸引了大 量應屆畢業生投簡歷。

求職者多負責人解答“失聲”

22歲的麥耀坤老早就和同學來到了中心人才市場,然而一到人才市場就開始鬱悶。大門上赫然貼著的一張《緊急通知》,通知上寫著“因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衝擊,眾多企事業單位取消或減少畢業生招聘計畫,接上級通知和要求,原定於11月22日~23日舉辦的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集中在11月22日舉行,23日招聘會取消”。看到通知,“簡直是兜頭被潑了一大盆冷水。”麥耀坤 失落地說。在東莞理工學院學人力資源管理的麥耀坤,本來期望著找家月薪2000~3000元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會現場轉悠了一會後他的要求一下子降低到 1500元左右。

記者看到質監的要求相當高,但碩士開出的工資僅是2000元起,而博士則僅2500元起,而就在去年東莞首場應屆生 見面會上,本科生月薪普遍在3000元左右。該展位現場的一位女負責人啞著嗓子告訴記者,因詢問的人太多,其嗓子都變沙啞了。另一負責人看著桌面的一摞簡曆說,“我們的待遇一般,但很多人來應聘。以前老是說本地人找工作太挑剔,現在看來他們根本不挑剔。”

僅約8家製造業企業進場招聘

中心人才市場招聘事業部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本來打算邀請120家企事業單位參會,但實際來的用人單位不多。記者統計發現,到場招聘的用人單位約60 家,該負責人解釋說,這是因為製造業招聘應屆畢業生減少了,“以前像知名企業台達電子、泰科電子等企業都是大量招收應屆畢業生的,今年都沒有來”,企業方 面的反應是,過年前都不會招應屆畢業生,要招肯定是招熟手。

據瞭解,“現代製造業名城”的東莞,這次參加雙選會的製造業企業僅8家左右到場招聘。中心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分析這和當前的經濟形勢有關,“和去年同期比製造業用人下滑確實很厲害。”

中心人才市場的資料表明,去年東莞地區首場應屆大中專畢業生招聘會就有100多家單位參會,提供職位3000多個。今年用人單位不足百家(記者統計約為 60家),而提供的職位約為2000個。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招聘單位減少近四成,提供的崗位也少了1/3。據統計,此次進場用人單位多為政府機關和事業單 位,還有一部分金融和服務性企業,但他們招聘的職位都比較少。

“某協會”招聘引來一堆人

與製造業企業冷場相比,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擠滿了招聘會現場。中心人才市場一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外地的大學生在招聘會前一天就來到了東莞,“除廣東高校外,江西、湖南以及四川等地方的高校畢業生也不少,有超過5000名應屆畢業生到現場”。

記者艱難地隨著人流前移,看見一個展位很奇特,上面打著“某協會”招聘文案助理或項目助理,求職者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協會。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某協會”的 展位前也排了3米左右的長隊。一位在汕頭大學念書的東莞女孩小王告訴記者,“大夥都不知道是什麼協會,但看到專業還基本對口,就排隊來投簡歷,看看運氣。 ”而招聘方對具體情況也笑而不答。

到了中午11時多,已經有一些用人單位開始撤場,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的展位對求職者的要求是“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本地人優先”,剛開始吸引了許多本地人諮詢,但因為要求較高沒有多少合適,11時多該單位就撤場了。記者在現場看到,一開始沒有 多少人的保險公司的展位在11時許也排起了長隊,一位來自湛江的畢業生說,“沒什麼合適的單位,這個也投投,今年的工作太難找了”。

據 瞭解,原計劃11月28日~12月1日在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以及東北師範大學等地方舉行的“2008冬季珠三角知名企事業單位(長春)校園招聘會”也 遇到了製造業企業減少的情況。中心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具體對前往長春等地招聘的企業統計資料還沒有出來,但是用人需求下滑,尤其是製造業企業最明顯。

行銷人才正逢搶手時

本報訊 (記者陸勇)雖然現在很多企業在“過冬”壓縮了招聘需求,但行銷人才卻屬於“逆市上揚”頗受歡迎,部分企業需要批量的銷售服務人員。據介紹,11月30日,“贏家·行銷人才專場招聘會”將在智通人才市場舉行,這是該市場本年度舉辦的最 後一屆行銷人才專場招聘會。為確保參會人才數量及匹配性,智通人才市場對東莞、佛山、江門、中山等區域的行銷人才實行聯動,已提前向目標群體贈送了 2000張免費入場券,定向預約了2000名中高層次行銷專才參會。

智通人才相關負責人分析,銷售人才原本就流動頻繁,他們是直接創造 業績的群體,因此不受“過冬”影響,這類崗位不會壓縮反而有可能增加。“這段時間,我們接到了很多企業客戶的回饋,表示需要批量的銷售服務人員,同時也不 乏區域經理、行銷總監等中高級類崗位。而相當部分行銷從業者也希望覓得一個新‘東家’”。據瞭解,該招聘會已成功舉辦16屆,目前累計參會企業已達 4000多家,其中不乏華為、華碩、聯想、百度、飛利浦、摩托羅拉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

北京銀彈刺激企業增招聘每請一失業者補貼萬元

內地近日舉行的畢業生招聘會人頭湧湧,可見就業情況嚴峻。法新社
CHINA-FINANCE-ECONOMY-UNEMPLOYMENT
金融海嘯令內地失業人數攀升。為紓緩失業問題,北京市政府出新招,用「銀彈」政策鼓勵企業聘請失業人士。從明年起,在北京的企業每聘用一名失業人士,當局將補貼企業最多10,000多元(人民幣.下同),最長5年。有北京港商聞訊表示,歡迎有關措施,不排除來年多請員工。
北京市勞動保障局昨日公佈,明年起推出社會保險補貼和工資性崗位補貼新措施。凡是企業聘請40歲或以上女性,50歲或以上男性,以及中重度殘疾、低收入、全家人無工作的失業人士等,每請1人政府會向企業發放社會保險加工資補貼逾萬元,最長5年;企業如聘用失業1年以上人士,並與之簽定3年或以上勞動合同者,則每請1人每年可獲3,000元工資補貼,最長3年。當局希望,企業聘請失業人員可佔就業人數一半以上。官方資料指,目前北京城鎮有約11萬失業人士,失業率1.84%。
港商:可幫到僱主
港資北京恆毅國際總裁陳志毅對本報表示,當局的津貼政策若真正能落實,對企業「絕對是大好事」。他表示目前公司生意暫未受經濟危機影響,但早前已決定不再增加人手,「若果政府有這樣的津貼計劃,唔排除出年會請多幾個人,反正業務都有需要。」
香港上市公司莎莎國際發言人梁美思指,目前北京有三個零售點,聘請數十人,未來會配合擴展業務需要,優先考慮聘請失業人士。該公司目標是到2010年由現時內地30個零售點,擴展至100個。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說,「經濟唔係咁好,業界都想節省開支,(北京)政策可以幫到在北京的香港僱主,亦有助紓緩內地失業率」。
此外,北京11個部門近日聯合推出刺激樓市的房地產新政策,「普通住房」的定義比以前放寬,讓更多買樓市民享受到價格優惠,包括契稅減半(即由原來1%減至0.5%)等的措施。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在內,四大國有銀行前日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招聘會,空缺較去年減少600個,有1.2萬名大學生逼爆現場。《北京晚報》

中國社會保障不足,小市民對消費抱謹慎態度。

探針:中國的建設狂熱
CHINA-ECONOMY-RETAIL
陳志武
探針
在我們揣摩中國四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的含義時,總想中國為甚麼每次在需要促進經濟增長時,都選擇基礎設施建設、房屋以及大項目。
在最近到巴西的一次旅行中,我的計程車司機抱怨聖保羅崎嶇不平的街道和公路。「只要政府有額外的錢,盧拉總統總是喜歡減稅並補貼人民,而不是將這些錢用在修建道路上。」我說,「巴西是一個民主國家。想像你是盧拉並且有一百八十億美元可以支配。你是將這些錢花在修建公路上,還是寧願給每個巴西人發一百美元?」「當然將它給人民,以贏得更多的選票。」
漠視醫療及教育資源
在中國,政府不是選舉產生的,所以贏得更多的選票不是政府考慮的一部份,將錢還給人民從來就不是一個選擇。中國政府不僅僅是花掉錢,而且似乎總是喜歡像摩天大樓,華麗的政府建築物,公路以及大工業專案這樣有形的東西。
在一個不民主的國家,官員是對其上級負責,而不是對選民負責。對官員的上級來說,有形的專案是最容易識別的東西。
雖然中國的新經濟刺激計劃極其強調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卻對諸如醫療和教育這樣的社會保障項目不予理睬,即使這些社會保障項目可以降低家庭的儲蓄壓力並增加私人消費。
這種支出結構對中國來說一點也不新鮮。在二○○七年,中國在醫療、社會保險和失業福利專案上佔政府開支即財政預算的百分之十五,GDP的百分之二點四(既遠遠低於發達民主國家,也遠遠低於發展中民主國家的一般百分比)。巴西政府僅僅在醫療上的開支就佔其GDP的百分之四點七。中國政府在教育上的開支大約是GDP的百分之三,而巴西的是GDP的百分之五點四。
由於缺乏對政府預算的公眾監督,中國的政治體系特別偏向於贊成大型實體專案,並且,通過稅收和全民所有制,中國政府幾乎維持著對絕大多數國民收入和財富的完全控制。北京令人驚嘆的奧林匹克場館不是一個意外,而是這種體系的結果。
在中國,徵稅權力幾乎不受制約。結果,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七年,調整通脹後的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了五點七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同期,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積增長是一點六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積增長是一點二倍。所以,中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越來越多的國民收入歸國家所有的經濟制度。
須提高對金融安全感
對大多數中國公民來說,工資是唯一的收入來源。但是,在中國工資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GDP的增長速度。難怪中國的國內消費不能以與GDP相適應的方式增長。
將中國從一個出口驅動型的經濟體轉變成為一個依靠國內消費的經濟體需要進行兩個根本性的改革。首先,國家資產的所有權應該公平地分配給十三億中國人。其次,政府的預算過程必須通過國家立法機構的公開聽證和經過媒體的公眾參與進行公開。因為這樣而增加的責任,可以使政府開支離開實體構造建設,向與人民需要相關的專案轉移。
沒有這樣的結構改革和通過減稅以及退稅將財政盈餘返還給家庭的行動,中國政府建立在投資上的經濟刺激努力最多可以在短期內對經濟起到促進作用。它們不能改變中國的出口和投資導向型的政治──經濟體系。事實上,即使在新的經濟刺激一籃子計劃之後,中國仍然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增長。
三十年來,中國已經有了體面的基礎設施,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樓以及過剩的工業基礎。中國缺乏的是促進內生性增長的足夠的私人消費。為了改變這一點,中國需要提高其人民對未來的金融安全感,並使私人收入的增長和GDP的增長相適應。建設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鋼鐵和混凝土。
陳志武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

田北辰修正建議 低價發售千元券

消費券新構思市民要畀錢自由黨日前要求港府向每名市民派發1,000元消費券刺激消費,該黨九龍西支部主席田北辰昨日提出修正建議,認為市民應以一個極低價錢購買面值1,000元的消費券,消費券又不宜每張面額1,000元,應打散成為一疊50張、每張20元的現金券,方便市民日常使用。學者認為退稅減稅最好,至於消費券的機制也應越簡單越好。
記者:譚暉
自由黨日前提出消費券建議後,港府反應消極。田北辰強調,他的修正建議未經自由黨討論,但免費派發1,000元消費券的建議,或未臻完善,需要作出微調。
商舖九折兌換現金
他續稱,消費券宜用細面額,「20蚊一張,行過超級市場都可以用,唔使限定一次要用1,000蚊。」在修正建議中,市民、政府及商界三方面都須有所付出;包括市民不再是免費獲派1,000元,而是以極大折扣購買(例如300元)。消費券基本上適用所有持商業登記的商舖。當商舖憑消費券向港府「套現」時,只能九折換回現金(即900元)。
「每1,000蚊用來刺激市道的錢,市民出300蚊、政府出600蚊、商店出100蚊。」他認為修正建議的好處是三方都對刺激內需出一分力,每次用細面額現金券,則更易誘發市民花更多口袋里的錢購物,況且修正建議與原建議的行政費相若。他稍後會在黨內討論有關構思。
學者呼籲退稅減稅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認為,消費券有助刺激內需,但制度不宜太繁複,否則增加行政費用並不化算。他認為,最理想的做法仍然是港府直接向市民派錢(包括退稅減稅),因為按美國數月前的退稅經驗,不少美國人收到退稅款項後都用來購物,並非只存在銀行。他又指,無論是直接派錢或消費券,目的都是迫使港府「出真銀」催谷內需,「70億對政府其實好少錢,但如果內部消費萎縮就牽連甚廣」。
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認為,特首曾蔭權前日與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後,仍未為中小企帶來好消息,又不推行消費券,反映港府畏首畏尾,不肯大動作拯救中小企。他指,若社會迴響夠大,政府應順應民意盡速推出消費券。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方剛則說,消費券有助產生槓桿效應,帶動市民進行消費券以外的消費。

clip_image004

田北辰提出修正消費券建議。

抗海嘯裁員潮 急創臨時職位 港府招聘一萬人

金融海嘯沖擊全球,裁員陰霾籠罩全港,特首曾蔭權決定推出創造就業計劃,啟動整個政府,除加快推出政府工程外,再動用數以億元計帶頭開創最少數千,多則逾萬個不同工種的臨時職位。他已下令所有政府部門本月內交出方案,下年度政府亦會另外推出三、四千個公務員職位空缺。曾蔭權任主席的經濟機遇委員會下月初開會審議後,將盡快把臨時職位投入勞動市場。
身在秘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特首曾蔭權昨天出席一個峰會發言時指出,當私人投資及建設都經歷嚴重收縮,並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下,政府領袖不應低估公共開支帶動本土經濟的力量,他促請經濟體系成員切勿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縮減政府開支。
事實上,曾蔭權早已決定由政府帶頭創造就業,下令所有政府部門本月內交齊建議方案,計劃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統籌。政府希望至少創造逾一萬個職位,越多越好,但實際數目要視乎各部門提出的方案。
曾蔭權昨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呼籲各國領袖別縮減公共開支。美聯社
Peru APEC Summit
薪酬一般較公務員低
曾蔭權要求各部門以提供外判服務合約為主,因彈性較大,由外判公司聘請臨時工作人員,當合約完結,臨時工作人員均要離職。沒有外判工作需要的部門則可以直接聘用臨時工。臨時工的薪酬會跟隨私人市場,一般較公務員低。
據悉,曾俊華已舉行跨部門高層會議,下達曾蔭權指令,並在會議上進行「腦震盪」,希望各部門提出意見供所有部門參考。有部門代表建議停止收取政府費用,例如排污費、牌照費,但基於影響公帑收入,要審慎研究,曾俊華明年宣佈財政預算案才作交代。有部門代表提出可參照沙士疫潮時開設臨時職位的做法,但今次金融海嘯打擊就業層面廣闊,不單止低層工人,也有財經界及經理級高學歷人士,故政府創造工種也需要兼顧。
曾俊華要求各部門再召開內部會議,羅列詳細方案交給他拍板。曾蔭權領導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將於下月初開會,到時審議該項創造就業計劃後,曾蔭權便會公佈詳情。
兩年可創造數萬職位
政府消息人士說,各部門主要是提早推出已策劃但未實施的工作計劃,以及即時推行本身沒有推行時間表的計劃。創造就業計劃不包括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早前宣佈加快推出的政府工程計劃,以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推動的地區小型工程,故此這批臨時職位是全新職位。
由於至今只有少數部門提交了方案,故最終創造職位數目現時仍未肯定,「究竟係幾千抑或一萬、兩萬,仲要睇clip_image003部門諗成點。」若把加快政府工程及地區小型工程一併計算,未來兩年政府合共可創造數萬個職位。
至於曾參與自願離職計劃的職系,五年凍結期已結束,公務員事務局早已通知各部門,因人手流失而出現的空缺,本年度開始可以重新招聘。局方預計下年度會招聘的公務員職位高達三至四千個,單是紀律部隊也有約二千人。
此外,金融海嘯下企業盈利大跌,不少企業都裁員自保。工聯會日前去信本港主要商會及僱主組織,呼籲企業與員工共度時艱,不要輕言裁員及減薪。該會理事長黃國健稍後或逐一拜見四大商會領袖。
張建宗:裁員前三思
工聯會更呼籲市民消費時先光顧承諾不裁員及不減薪的「良心企業」,以表同舟共濟精神。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也再次呼籲企業裁員前要三思,即使裁員也要按法例給予員工足夠賠償。
現正招聘的公務員職位空缺
部門:土木工程拓展署 職位:土力工程師
截止日期:01/12 起薪:$46,230
部門:差餉物業估價署 職位:物業估價測量師
截止日期:27/11 起薪:$42,175
部門:天文台 職位:科學主任
截止日期:25/11 起薪:$36,740
部門:教育局 職位:二級專責教育主任(言語治療)
截止日期:01/12 起薪:$33,520
部門:警務處 職位:督察
截止日期:全年 起薪:$29,460
部門:懲教署 職位:懲教主任
截止日期:04/12 起薪:$24,050
部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職位:圖書館助理館長
截止日期:01/12 起薪:$21,880
部門:警務處 職位:警員
截止日期:全年 起薪:$16,160
部門:警務處 職位:警察二級翻譯主任
截止日期:01/12 起薪:$15,785
部門:海事處 職位:技工
截止日期:28/11 起薪:$11,580
資料來源:公務員事務局網頁(http://www.csb.gov.hk)
蘋果資訊
沙士期推兩萬短期工
03年沙士疫潮期間,本港失業率曾出現創紀錄的8.7%,失業大軍逾30萬人,15萬人開工不足。當年特首董建華曾推出近兩萬個臨時工職位及培訓名額,紓緩民怨。
失業率回落變長工
董年代的措施以政府或半官方機構自聘短期職位為主,各部門也可增加外判服務合約,但失業率逐漸回落後,不少立法會議員和工會團體反對政府取消該些臨時職位,使部份職位被迫變成長工。
當年遭逢沙士疫潮,不少臨時工均與清潔衛生有關,例如食物環境衛生署聘3,000名清潔工;漁農自然護理署聘近1,000個郊區清潔工;醫院管理局也增聘逾2,000個健康服務助理。大部份臨時工月薪5,500元或以上。

clip_image001勞工處兩周前舉辦的招聘會吸引二千多人入場,政府決定帶頭開創逾萬個臨時職位,相信應徵者反應會更踴躍。

排隊3個小時 投出1份簡歷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徐靜

clip_image001
昨日,銀行證券保險專場招聘會在華農舉行,吸引1.5萬人入場。

昨日廣東44場畢業生招聘會中的第二場——銀行證券保險專場吸引1.5萬人競逐1500個崗位

記者觀察

簡歷投不出 供需都損失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對絕大多數畢業生來說,招聘會仍是最重要的求職管道之一。這從前日參加招聘會的學生人數達到1.2萬、昨日更是有1.5萬人入場就可看出。

事實上,招聘會歷年來都是畢業生“海投”簡歷的機會。所謂“海投”,就是盡可能多地投出簡歷,以爭取更多的機會。但現在,“海投”大軍面臨難以投出簡歷的困境。

廣東省針對09屆畢業生共安排44場招聘會,數量不能說少。不過中大學生劉俊認為,如果每次只能投出一兩份簡歷,“招聘會的效果難以體現出來”。參加招 聘會卻不能獲得足夠多的面試機會,對學生會是很大的損失。同樣,對企業來說,在不能獲得足夠多應聘學生的資料的情況下就能招聘到人才也絕非易事。“我們當 然希望更多的學生能來參加面試。”中國人壽中山分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陳珊英說。

此外,儘管近年網上投簡歷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不少學生反映網投簡歷後便杳無消息。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的于同學說,他在某招聘網站投出上百份簡歷,但都無回音。

現場目擊

image

前面人面試太久 後面人心急如焚

昨天中午,太陽照得人臉直發燙,華農園林系的小黃用簡歷擋住陽光,她前面的隊伍有二三十米長,後面的隊伍不比前面短。

一位女畢業生身穿職業套裝,可能因排隊太過勞累,她乾脆脫掉高跟鞋,光腳坐在操場上。最讓學生頭疼的不是這些。“我排了三個小時,還沒投出一份簡歷。”小黃發牢騷說,她從上午9時開始就在一家公司的展位前排隊。她說這句話時,下意識看看手錶,已是中午12時。

多數求職學生都面臨和小黃相似的問題,本來是沖著投簡歷而來,卻在排隊上耗費太多時間,投簡歷的機會很少。昨天的招聘會吸引上百家企業,但多數學生卻只能將寶貴時間花在其中的一兩家。下午1時左右,專程從長春趕到廣州參加招聘會的胡文波坐在體育場的看臺上休息,他一上午的“站”鬥成果就是,只投出一份簡 曆。

大多數學生表示,排長隊的主要原因出在面試環節。記者在現場看到,學生和企業互動環節基本程式是,學生交上簡歷,並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招聘人員隨後諮詢一兩個問題。

一般來說,時間會控制在兩三分鐘,但如果學生自我介紹過長,或在回答問題時長篇大論,時間無疑會拉長。即使時間控制較好,在應聘學生較多、排隊較長的企業,畢業生們還是動輒要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昨天,交通銀行廣州分行的攤位設在體育場一側,但應聘隊伍已排到體育場中心,學生等候時間的漫長可想而知。

排隊3個小時 沒得到面試機會

儘管面試造成排長隊,但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更充分的面試機會。一位女生說,自己因為專業問題沒能得到面試機會。讓她難過的是自己已排了3個小時的長隊。

“就怕企業走過場,沒誠意招人。”一位學生說。事實上,昨前兩日的招聘會,都有學生反映少數招聘人員在面試過程中與別人談話,根本沒認真聽學生回答問題。

image

各方說法

學生:排隊投簡歷效率低

韶關學院的曾顯昌同學昨天早上8時30分就來到華農排隊領票,10時,他拿到了入場門票。在“中國人壽”的長長的應聘隊伍中等待3個小時後,他終於交了簡歷,並約定下週二去公司面試。他說,領票要排隊,面試也要排隊,一天下來最多投出兩份簡歷,這對遠道而來的畢業生而言,效率實在太低了。

華師畢業生小黃則擔心有些企業是走過場,並不是真的想招聘員工,這樣的話自己就虧大了。“耗費時間不說,還沒什麼結果。”她表示,最好的辦法是企業能夠採取最簡單的交流方式,面試不要拖太長的時間,再擇日安排面試地點。

專程從長春趕來廣州的胡文波則表示,在長春參加招聘會,基本上不會進行面試,一場招聘會還可以投30~40份簡歷,這樣算起來機會也不會少。

企業:不面試難保瞭解學生

對此,企業也有苦衷。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總經理陳珊英表示,企業在招聘會不會對錄用人員做出最後選擇,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對其加以初步瞭解。“只收簡歷就沒有辦法篩選,企業很難作出綜合判斷。”她表示,會要求招聘人員儘量壓縮面試時間,給更多學生面試機會。不過有些學生自我介紹過長,就會拖延時間。她說,現在已經有網上視頻招聘,如果網路保持暢通,這對企業和學生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只收簡歷不看人,在人才品質和數量方面很難把握。”廣東地球村電腦系統有限公司招聘專員施傑堯表示,學生在參加招聘會前最好詳細瞭解所應聘的職位和要求,在招聘會上面試時有的放矢,在最短的時間讓招聘人員瞭解自己,而不是長篇大論。

政府:擬要求企業縮短時間

招聘會面試方式有沒有可能作出改變,縮短現場面試時間?廣東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黃兆團表示,這個問題可以商量。

爭取將深度面試挪到招聘會後

黃兆團告訴本報記者,廣東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會跟用人單位溝通協商,爭取在後面的40場招聘會中,企業能減少現場面試的時間,讓畢業生能有多投簡歷的機會,爭取將深度面試從招聘會現場“挪”到會後,各企業自己改期單獨進行。

他還表示,省就業指導中心舉辦的44場招聘會,都對進場企業嚴格把關,嚴格控制入場企業品質,絕不允許企業進場作秀。

2008年11月23日

畢業生迎"風暴":與農民工同場找飯碗

來源: 廣州日報、資訊時報

昨天上午,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手拿簡歷袋的大學生和拖著拉杆箱的農民工共同擠在2009屆高校畢業生大型招聘會專場狹窄擁擠的過道上。

clip_image001

吃點速食填飽肚子,一會兒還要繼續戰鬥。 海國攝

大學生與農民工同場找飯碗

本報訊 (記者蔣悅飛 實習生楊海濤 通訊員何燕紅)昨天上午,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手拿簡歷袋的大學生和拖著拉杆箱的農民工共同擠在2009屆高校畢業生大型招聘會專場狹窄擁擠的過道上。

    “上午7時的時候就從大學城出發了。”招聘現場,身著職業套裝的鄺俊強等3名同學對記者說:“是從QQ群上得知消息趕來的。”小鄺的班上有40多人,只有少數幾個人的工作有了著落。他說,大約50%的同學需要在這樣的招聘會上找到第一份工作。

坐落在三元里大道的廣州市人力資源中心市場一直是面向普工的勞動力市場。所以在昨日的招聘會上,同樣有很多面向普通的焊工、鉗工、機電一體 化、廚師、司機、銷售等學歷要求較低、技能要求較高的崗位。一名來自中大新華學院的本科生小吳表示,自己繞了招聘會現場一圈後才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招聘的大都是技術性的實用人才。“我是學文科的,看了之後都沒什麼職位適合自己的,所以一份簡歷都沒遞出。”

另一名剛剛失業的司機陳先生則告訴記者,儘管他知道這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但實際上很多還是招有工作經驗的崗位。“我開過5年的麵包 車了,今天也是過來應聘司機這個職位的。”在現場轉了一圈以後,他成功獲得了周一面試的機會。某資訊服務公司10時整才掛出招聘司機2名、每月工資 2500元的招聘啟事,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裏,啟事後面便注明了“招滿”兩字。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中心主任張寶穎表示,今年8月以來,該市場每個月提供的崗位數以10%~12%的比例遞減,進場人數則基本持平。

該市場的資料顯示,10月底在廣州登記備案的農民工為160萬人,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萬人。

clip_image002

四大國有銀行招聘會,無論男生女生都千篇一律的“黑西裝、白襯衣、黑西褲”。

昨日,由教育部門和勞保部門分別舉行的兩場招聘會開啟了2009屆大學生求職的序幕。五成外省大學生趕到廣州求職。受金融危機影響,招聘崗位數下降一成,廣州崗位平均起薪總體水準上升了10%~15%。

四大國有銀行稱未削減招聘計畫,也不會降低薪水,但要求比往年有所提高。但被問到招聘人數和具體薪水時,銀行方面都守口如瓶。

昨日,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中心舉行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教育部門在暨南大學舉行四大國有銀行招聘會,兩場招聘會開啟了2009屆大學生求職的序幕。

暨大田徑場:1.2萬學生爭1200銀行位

無論男生女生千篇一律的“黑西裝、白襯衣、黑西褲”,田徑場上,黑壓壓的一片,四大國有銀行各據一方。廣東省2009年高校畢業生首場供需見面會——四大國有銀行專場昨日在暨南大學田徑場拉開序幕。

廣工的幾個男生排隊有法,其中一個說,“銀行的崗位很不錯,機會難得,所以4個同學分別排4條隊,然後一起面試,以節省時間增加求職機會。”

番禺理工學院經濟管理的小林是專科生,排了1個多小時才領到一張臨時門票,“我知道他們一般都要本科生,但怎麼說這是金融方向的一個大型招聘會,我們希望能有專科生的一絲機會。”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令就業形熱不容樂觀,但今年四大國有銀行稱並未削減招聘計畫,有關負責人坦承,今年在薪資上也不會有所降低,但對畢業生的要求比往年有所提高。

記者看到,由於主辦方免費派發門票,昨日一早,會場外就排起了長龍。據有關人員介紹,招聘會場內前來求職的學生總人數將達到12000左右,比去年增長2000~3000人。

在金融危機形勢下,學生們頗為擔心職位的提供是否減少,省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黃兆團主任告訴大家,職位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從資料上來看,四大銀行去年過來70家,而今年是81家,提供崗位1200個。他同時透露消息,預計今年“教育系統的招聘崗位會增多。”

但銀行方面,對於招人的數量和分配以及薪酬問題,守口如瓶。

市人力資源市場:五成應聘者從外省趕來

昨日上午10點,記者在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看到,本科生、中專生、技校生擠滿了招聘會的大廳。105家進場的企業設 點的地方都擠滿了畢業生,空缺崗位約4000個,起薪為1000元~5000元,其中以1500元~2500元居多。該市場應聘畢業生約五成來自外省高 校。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的招聘會一直以來服務物件多為普通勞動者,求職人員包括農民工、技工和大學生等。該中心主任張寶穎介紹,“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進廣州人力資源市場招聘的崗位數和往年相比略有下降。往年的崗位數增幅都是在15%~20%之間,但今年很平穩甚 至略有下降。下半年開始崗位招聘的滑落相對明顯,據統計,今年8、9、10月的崗位數相對去年降了10%,而求職者的數量則沒有明顯滑落。”

張寶穎表示,相對於深圳、東莞等地來說,廣州目前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平穩,“和去年相比,總體上來說,廣州的平均起薪是上漲的,去年進場招聘的企業平均起薪為1060元,而今年入場招聘的企業平均起薪達到了1200元~1500元,漲幅達到10%~15%。”

張寶穎分析工資有所上升的原因時表示,廣州的總體經濟在發展;企業需要通過一定的福利、加薪來吸引人才。

因為剛舉行第一場招聘會,高校大學生的起薪資料目前還沒法統計。

“僅有的幾家招包裝專業的企業起薪才1200元~1300元,與我們期望的1500元有差距。感覺今年企業給出的工資比去年低,去年師兄師姐畢業大部分起薪都能在1600元左右。至今班上同學沒有一個找到工作。”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小陳

四大國有銀行招聘會

銀行:去年70家,今年81家

崗位:1200個。

要求(各行有所不同):

專業英語達八級以上;

在校期間一般應獲獎學金,

及其它相關榮譽稱號;

無補考重修記錄;

應聘者需無精神病、傳染病;

個別只招收本地人。

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企業:105家

崗位:約4000個

職位:辦公室文員、外貿助理、電腦技術人員、銷售營業員、客戶服務員、生產技術員等。

起薪:1000元至5000元不等,其中以1500元至2500元居多。

大學生期望月薪

理科生:往年想3000元,今年降至2500元。

管理類:往年想2500元,今年降到2000元。

文科類:只要有份工,不到2000元也考慮。

四大銀行拒談薪水不講招聘人數

clip_image003

底薪1500元,本科生和技校生一起搶飯碗。

記者看到,昨日的招聘會四大銀行提出不少高標要求。比如:專業英語達八級以上;在校期間一般應獲獎學金,及其它相關 榮譽稱號;無補考重修記錄;有意思的是,建設銀行省行還提出應聘者需無精神病、傳染病,此舉令不少學生偷笑,“僅憑一次小小面試,銀行怎知學生有無精神 病、傳染病?”但記者問時,銀行方面不願多做解釋。

銀行招聘崗位依然以財務會計、國際貿易、金融、電腦、經濟學、市場行銷等專業為主。“對公客戶經理”成為銀行普遍尋求的稀缺崗位。

昨日,中國建設銀行河源分行打出“只招收本地人”,有關人員解釋為,“本地人工作起來比較安穩,因為我們招收的都是 要派到各縣裏去的,以前也招過外地人,但是他們幹不長時間就走了。”她還告訴記者,大學生肯定是要從基層幹起,進來第一年可能坐前臺,做得好就會培養。也 會招專科生,同一崗位,本科與專科的工資差別不大。

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則要求投簡歷前填寫一份“畢業生基本資訊採集表”,農行的表上有一項要求詳細填寫學習成績平均分,班級人數及排名,院系人數及排名,綜合考核排名情況。

場景1

    “談談你的個人理財”、“你來我們銀行辦理過哪些業務?”

面對銀行招聘官的詢問,大學生們顯得不夠機智,略顯尷尬。

場景2

暨大的小李告訴記者,剛才面試時她一坐下,剛想按慣例先做個自我介紹,哪知面試官冷不防地指著身邊湛江分行的面試官說了句,“你為什麼不選擇他要選擇我?”被指的那個面試官此時也看著她,她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好。

場景3

一些面試官問完學歷後就開始問一些經濟專業的問題。如“財務管理有哪些內容?”,或者一些專業名詞,有些學生沒聽過那個名詞,面試官重複了幾次她就說,哦,對不起,我不知道。還有一些面試官問一些情景類機智題,學生阿文就說,“根本沒想到他會問些這樣的題目。”通常這樣的時候學生要想上一段 時間。

場景4

想太久不好,但草率更非好事。在現場,記者看到一名女生剛坐下來就開口說,“我這人沒什麼特點,就是數鈔票快!”令銀行人員愣了一愣,接著問,“能有多快”?女生答,“能有多快就有多快!”銀行答:“謝謝,我們不只是招能數鈔票的。”說著不客氣叫了下一個。

總結經驗:銀行方面表示,面試中,銀行人員還是比較注重個人成績,社會經歷和綜合素質,面試的同學不該過於草率,應將自己的優勢與經歷概括列舉描述。

記者觀察

就業前景果真一片黯淡?

大家都說今年“就業難”,今年的就業前景真的全面黯淡?廣東省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黃兆團認為,遭遇金融風暴就業形勢可能較嚴峻,大學生對此要足夠重視,但也不必焦慮,目前受影響較大的往往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黃兆團說,與往年相比,金融系統中中行、建行需求旺盛,農行也保持穩定,只是工行略有減少。其他商業銀行,如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都表示,人才需求還可能會有所增加。“服裝、玩具、建築、證券、保險等行業,用人需求稍受影響”。

“經濟不景氣對師範類畢業生影響不大。”黃解釋,今年珠三角地區如中山、珠海等地尤其教師缺口非常大,不少學校要補充編制,因此教師需求相對穩定。

記者瞭解到,根據歷年調查統計,國家各級機 關及事業單位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大戶,占到當年大學畢業生總數的12.7%左右,這一塊就業市場是穩定的。也有專家認為,在目前對中國經濟能夠繼續向好的 預判之下,一些大型企業可能會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投入,甚至在中國“逆市”增員,大攬人才。

近日,著名的“小發明公司”3M公司就表示,不會因為金融危機縮減校園招聘計畫,預計全年仍會招聘1000名新員工。廣州某地產公司近日承諾,員工底薪在5000元以上。

2008年11月22日

香港化妝品中心突結業

再有零售店在金融海嘯下結業。有三間分店的「香港化妝品中心」昨日突然結業,香港美容業總會昨接獲約50名該店顧客查詢,主要是購買了數千元的美容套票,未完成療程而蒙受損失。
梁小姐昨向本報表示,兩個月前在香港化妝品中心買了10,000元的美容套票,昨日到元朗千色廣場分店做首次療程時,卻發現門外貼出告示,指公司因經營困難,全線結業,她白白損失10,000元。
預購療程50人求助
香港美容業總會主席葉世雄表示,香港化clip_image002品中心有三間分店,他獲悉該店結業,該會接獲約50名顧客查詢求助,主要是購買數千元美容療程,包括脫毛或面部護理等,因該店結業而損失。
他相信,受影響客人會陸續增加,該會將尋找有興趣的美容院接收這批顧客,免費為顧客進行部份或全部療程。現時本港約有4,000間美容院,今年9月至今,平均每月有2%美容院結業,仍屬正常,但擔心聖誕及農曆新年後,中小型美容院的倒閉數目會增加。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今年1至9月共接獲737宗有關美容院的投訴,但未能透露近日是否接獲有關香港化妝品中心的投訴。

clip_image001在本港有三間分店的香港化妝品中心突然結業。

金融海嘯沖擊百年老店 李錦記計劃瘦身傳炒百人

金融海嘯下,企業紛紛裁員瘦身,減省開支。本港著名醬料公司李錦記集團昨日傳出月底前會大規模裁員100人,李錦記承認公司正考慮瘦身,以加強競爭力,但暫時未決定裁減多少員工;互聯網服務供應商PACNET(太平洋寬頻)亦被工會揭發日前裁減了香港客戶服務及技術支援部門全數20多名員工。此外,高盛集團及摩根士丹利分別裁減約100名香港員工。 記者:盧文烈、蔡元貴
有李錦記員工指,公司計劃在月底前裁員,人數多達100人,佔總數兩成。李錦記發言人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在現時經濟環境下,公司正研究一系列控制成本方案,以加強競爭力。發言人表示,公司不排除會有瘦身裁員,但「呢一刻未有行動」,也未決定會裁減多少員工。現時本港李錦記員工約有500人。
匯豐 再裁一批
clip_image004
高盛 約裁100人
MARKETS-STOCKS/
大摩 約裁100人
clip_image007
太平洋寬頻 裁20多人
clip_image008
通訊業亦減省人手
李錦記於1888年由現任主席李文達祖父李錦裳創立,由最初的小型家族生意,發展至今成一間跨國企業,產品分銷歐美多個地區。
裁員潮也擴至通訊業。通訊業總工會主席葉岳峰昨透露,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太平洋寬頻上星期五,解僱香港客戶服務部及技術支援部全數20多名員工,並把有關工作轉到馬來西亞客戶服務中心運作,批評有關公司罔顧社會責任,進一步推高失業率,呼籲企業停止把職位由香港轉到其他地方。太平洋寬頻昨未有就裁員一事作出回應。
香港電訊業總工會主席夏志雄透露,有部份電訊盈科外判商正計劃明年起將員工的工作日數,由原先每周五天改為六天,雖然工作時數大致不變,但員工都不想有任何變更,並擔心其他外判商會效法。
此外,昨日傳出匯豐銀行於下月中可能有另一波裁員行動。銀行業僱員協會副總幹事譚建新表示,大部份銀行最近都有小規模裁員,有傳匯豐到明年第一季才停止削減人手措施,但未能證實。本報昨晚未能聯絡匯豐了解事件。
何鴻燊盡量不裁員
《華爾街日報》昨日報道,繼美林上月裁減香港亞洲固定收益及證券交易部門100名員工後,高盛及摩根士丹利也各自裁減約100名香港員工。
信德集團主席何鴻燊表示,未來會設法向員工加薪,盡量做到不裁員及不減薪;至於是否發放雙糧及花紅,他說,有別於往年,今年要再作考慮。
另一方面,曾多次被指課程貨不對辦的香港持續教育書院灣仔分校,被投訴拖欠10多名課程推廣員薪金。員工張先生表示,他們被拖糧三至四個月,涉款120萬元。香港持續教育書院一名彭姓總監表示,校方是透過中介公司聘請這批員工,欠薪與學校無關。

clip_image003
本港新一波裁員潮  李錦記 裁100人

长沙楼市迎来降价潮出奇招:买化妆品送1平米房子

新闻来源: 湖南在线

长沙楼市迎来降价狂潮 新房沦为洗面奶搭售品

全国城镇储户最新问卷调查表明,未来三个月居民购房意愿降至新低。

在中国楼市持续走低之际,房价在全国并不算高的长沙楼市迎来一轮降价潮。

政府频出惠民政策扶持房市健康发展

为促进楼市健康发展,在落实国家房产新政的同时,长沙先后推出了经适房全面货币补贴、降低二手房交易综合税、调低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延长最长年限,以及多项房地产税费减免或延迟收取政策。

除了全市推出的购房优惠政策,今年来,一些辖区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如开福区政府为了鼓励购房落户,对非长沙户籍人士在该区购房的,还一次性补贴现金5000元。

房产商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一方面居民仍嫌房价太高,继续观望,一方面统计显示,商品房销售价格仍居高不下。一位对长沙房市颇为熟悉的财经记者张先生认为,商品房均价没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开发商不敢明降,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界。

据几位业主透露,长沙开福区某楼盘已由高峰时期的每平米5000多降至3000多,但开发商不得不面临前期购房业主的强大压力,前期购房房主已联合起来多次到售楼部抗议。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一般不敢明降价格,大多采取打折,送家电送装修等暗降方式。

看房客享受贵宾待遇

鲁女士计划近期购房,最近去看了长沙几家楼盘。接待他的人异常热情,有一家售楼部给她送了个饭勺,另外一家老总亲自接待了她,中午还请她吃饭。开发商过分热情让她受宠若惊,但更加坚定了她继续观望的心态。

房子拆零卖买化妆品送1平米房子

最近,长沙一家市场中介公司“长沙轩龙商贸文化公司”更推出了一项离奇的业务,房子开始按平米单独销售。这家公司声称,只要通过该公司购买洗面奶、白酒等消费品,就可以送1平米的房子,买主可以将这1平米房子在网上再转手。凑齐几十平米就可以去找房产商要房子。如此离奇的销售方式,让人摸不清头脑。记者就此咨询了该公司负责人龙先生,据他说,他推出这项业务,是为了给开发商找个台阶下,他们目前已与房产商洽谈合作。

按照该公司的销售模式,每位消费者购买约1500元左右的化妆品等消费品,可以获得1平米房子,但只是付完首付款的1平米房子。然后,消费者可以将这1平米在网上进行交易,有人凑齐了几十平米即等于付完了一套房子几十平米的首付,可以去找开发商办理按揭手续。

如此新奇的售房模式,消费者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只是房产商的一种新打折方法,其实还是是买房子送礼品,暗中降低房价。有人则认为,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关键是是否合法,同时网上交易的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清華大學校園招聘會 求職學生排隊長達兩百米

新聞來源: 新京報

image

昨日上午,清華大學,求職學生在招聘現場門外排起長隊。因人數較多,校方一度限制學生進場。到11時,隊伍超過兩百米。本報記者薛珺 攝

昨天是校園招聘正式解禁的第一天,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大戰就此引爆。昨天上午,中航工業集團所屬的50餘家用人單位在清華大學舉辦了專場招聘會。清華校方雖沒有限制外校學生進入,但清華學生還是更受這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企業的青睞。

招聘會要到上午10時正式開始,但門外早早就排起長龍,校方工作人員不得不一度限制學生進場,以便控制招聘現場的人數,到11時,招聘現場排隊超過200米。往年只有一個報告廳的會場,今年擴充到所有能用的報告廳和辦公室。
北京仍是首選就業地

比起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這樣地處北京的單位,中航集團公司外地的子公司仍不那麼受重視。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門前擁擠不堪,而來自貴州的三家用人單位前則門可羅雀。

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碩士生王力說,北京是就業首選地,如不行才會考慮回老家南京。而北工大的碩士生高波也是首選北京。
因金融危機就業前景迷茫

“每天的臥談會討論的都是這個(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現在感覺心裏沒底。”北京交通大學的王力說。學習電磁場天線設計的他和周圍同學每天都要關注道鐘斯指數,“我們希望指數升上去,科技股能夠有好的表現。”

在他們的專業範圍內,消化就業的企業包括阿爾斯通-朗訊、北電、GE、西門子和諾基亞。根據他目前收集到的資訊,大部分企業因受金融危機影響進人都縮水,“我們的就業面一下子小了”。

高波雖對就業表示了信心。但他認為,北工大畢業生可從北大清華畢業生拒簽的工作機會中撿漏,但現在他擔心的是北大和清華畢業生拒簽的機會也在減少,從而受到株連。

實拍: 超牛的“山寨火車”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

新聞來源: 網易社區於November 21, 2008 18:20:27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觀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2008年11月21日

DHL港後勤遷廣州 裁49人另有兩酒樓百多員工飯碗不保

裁員風暴擴散至各行各業。全球最大速遞公司DHL昨決定把香港後勤客戶服務調遷至廣州,49名本港員工受影響。此外,再有兩間酒樓本月底結業,百多名員工將飯碗不保,部份人擔心未能獲得遣散賠償,已向工會求助。
記者:盧文烈 梁德倫

速遞公司DHL昨發表聲明,表示DHLExpress香港正進行一項架構整合計劃,小量職位會被裁減。公司會把香港的後勤客戶服務調遷至廣州,當中49名員工受影響,公司已向部份員工提供調遷至廣州的機會,並給予合理的遣散方案。

傳長遠裁減80人

DHL大中華地區總裁向員工發出的信件提到,DHLExpress正透過降低間接成本來維持領導品牌的地位,故需要重新整合亞太區組織架構。郵政及速遞業總工會幹事王宇來表示,收到消息指公司可能長遠需裁減80名客戶服務部員工,但未經證實。他擔心,經濟逆轉,聖誕及新年後,會有更多速遞業員工被裁。
此外,酒樓結業潮有惡化跡象。工聯會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新界西)總工會總幹事丘永順表示,工會最新接獲兩間酒樓快將結業的消息,其中一間是位於屯門蝴蝶邨商場的虹橋海鮮酒家,開業11年,員工接獲老闆通知本月30日結業,但未詳細交代遣散安排。據員工透露,由於領匯較早前裝修後要求加租,酒樓未能負擔才迫不得已結業。酒樓經理郭先生表示,金融海嘯後生意較以前減少,老闆已表示於下月3日會透過銀行出糧給員工。
另一間月底關門的酒樓是荃灣兆和街明星海鮮酒家,丘永順指結業是由於租約期滿,受影響員工數十人。該酒樓經理蘇先生表示,收到通知酒樓月底會作內部裝修,但其他問題則拒絕回應。

料更多食肆結業clip_image003

開業11年的屯門蝴蝶邨虹橋海鮮酒家貼出通告,指因領匯收回店舖,定於月底結業。
丘永順表示,金融海嘯影響下,飲食業首當其衝,不少食肆均要面對高昂租金及來貨價上漲等問題,若業主繼續企硬不肯減租,預期將有更多食肆裁員甚至結業。
另一方面,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調查包括香港在內多個地區的房地產從業員,發現他們今年整體的平均薪酬較去年下跌,當中香港僅微升0.1%;中國大陸則錄得16.2%的升幅,是亞洲區內最高。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謝建華稱,測量行業受大圍環境影響,出現汰弱留強情況,明年預期不會大幅加薪,甚至有減薪可能。

clip_image004
DHL昨聲明指,DHLExpress將把香港的後勤客戶服務調遷至廣州,49名員工受影響。

河南農民工開始提前返鄉過年 “返鄉潮”隱現

新聞來源: 中新網

2008年11月20日,宜昌市火車站,從廣東等地提前返鄉的農民工絡繹不絕。近期,湖北宜昌市火車站裏提前返鄉的農民工持續不斷,這些農民工主要返回鄂西、重慶、四川等地。中新社發劉君鳳攝

“最近活不好找、錢不好賺,不如提前回家過年,免得春運擠不上車。”在鄭州火車站,今日剛從廣東返鄉的河南民權籍農民工劉正東無奈地說。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年關未至,鄭州火車站已出現拎著大包小包的“包袱隊”,農民工開始從各地提前返鄉,“返鄉潮”隱現。而在河南當地勞務市場,求職者明顯增多,而用人單位卻都有所減少,農民工求職比往年困難了許多。

據河南統計部門近期對全省五十個縣的情況調查顯示,該省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已開始陸續返回家鄉,目前河南農民工回流人數已占到全部外出務工人數的一成六,還沒有出現大規模回流的情況。不過,這與去年同期相比卻明顯增多。

在河南省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蔡樹峰看來,河南是一個農村勞動力大省,任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首先會傳到這裏,只要對沿海經濟受到衝擊,就業影響很快就會傳到內地。

資料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一百六十二萬人,總量突破二千一百萬,在中國各省區中居第一位。其中省外輸出量超過六成,且九成以上的外出務工者都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

河南省統計部門一份“農民工回流情況的調查與分析”顯示,目前從事第二產業特別是建築業的農民務工者回流增多。此外,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部 分加工製造企業倒閉影響,“這些地區和近距離打工返鄉者亦開始回流”。這份報告指出,影響和決定此類農民工回流的不利因素在短期內難以全部化解。

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日前曾表示,今年以來,由於金融危機影響,珠三角地區一些中小企業困難,農民工首當其衝,的確也有一些回鄉。不過,大量的河南農民工仍堅守當地沒有回來,因為相當一部分已經紮根當地。“他們感覺危機是暫時的,國家正在採取措施克服危機,他們覺得還有工作的希望。”徐光春說。

目前,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已針對農民工的服務專門出臺了十項措施,力爭在五年內新增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七百五十萬人,轉移就業總量達到二千七百五十萬人,使農村勞動力在二、三產業就業的比例達六成以上。

記者瞭解到,部分返鄉的農民工並沒有一味地依賴政府,他們堅持靠自己的雙手創業。“我打算最近開個豆腐店,做老本行。”剛從廣州返回家鄉的鶴壁市浚縣農民申偉又“重操舊業”,目前,他已和鄭州多家飯店簽訂合同,銷售自產的豆腐。

申偉說,他之前所在的廣州某電子廠倒閉,近千名員工被迫返鄉。“在家做生意比外邊穩當些,只要講誠信,肯定能賺到錢。”面對未來,他顯得信心十足。

河南省鶴壁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市外出人員返鄉後又在本地重新就業的較多,對鶴壁農民收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安置返鄉人員儘快就業,還需要政府多做些"功課"。”

大開眼界:揭秘普通螃蟹“變身”大閘蟹全過程

陽澄湖大閘蟹向來以“青殼、白肚、尖爪、黃毛”聞名,這也給利慾薰心的商販以可乘之機。昨日,一位元水產業內人士為記者演示了藥水洗螃蟹的全過程,經過一番化裝的普通大閘蟹,搖身一變就成了眾人追捧的“陽澄湖”大閘蟹。

image

這種白色粉末就是用來“洗”螃蟹的,業內稱為安全粉或保險粉,其實這種粉末是主要用於染料、服裝、紡織品漂白的工業化工原料。

image

把一些白色粉末倒入清水中,同時清水中還要不斷注入氧氣。過五六分鐘後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酸味,普通人會咳嗽不止,並且流眼淚。

image

10分鐘以後,清水變成黃色,此時把渾身泛黑的螃蟹放到溶液中浸泡,5分鐘後原本生猛的大閘蟹就變得不愛動彈了。

image

等到螃蟹肚子變白,把螃蟹撈出來放在清水中加氧氣沖洗數遍,加氧氣是讓被熏暈的螃蟹緩過勁來。蟹腿、蟹殼、蟹肚以及一些邊邊角角都雪白光亮。

image

對比沒有洗過的螃蟹(左圖上),左圖下這只螃蟹可謂“脫胎換骨”,成了陽澄湖大閘蟹了。但是這些藥物就留在螃蟹身體內,消費者買回家也洗不乾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