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改革開放30年回望

港人在大陸 金叵羅變港燦再變港clip_image001(sclip_image002ng)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同20年有甚麼不同,那不能不說香港──東方之珠回歸祖國;如果說,香港回歸10多年有甚麼不同,那不能不說香港──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正變成中國的包袱。因此,繼「港燦」後,港人多了「港clip_image001[1]」外號。從前,港人北上投資,發展內地經濟;如今,內地客南下,打救香港經濟。從前,港人帶著大包小包回鄉,救助內地親友;如今,港人北上掃平貨,內地人來港買名牌,連北上買餸的香港師奶也慨嘆:「我地好寒酸。」
港師奶返蛇口買餸
「真係風水輪流轉!以前鄉啲下啲親戚都係靠我地在香港接濟,而家佢地富貴過我。同內地的親友比,顯得好寒酸!」經常與金女士等屋邨師奶北上消費的港人陳太,面對內地經濟起飛,自己東莞鄉下不僅斷了窮根,親友更飛黃騰達,無不慨嘆!
金女士經常北上買餸

比羅湖平三成 節省一百幾十
記者日前在蛇口後海菜市場碰見陳太與三名師奶買完餸,正準備回港。她們表示,以前都是在羅湖區消費,自西部通道開通後,像她們家住新界北區的師奶,都會精打細算,轉戰蛇口「買嘢」,「這邊消費比羅湖和福田平三成。」她們每次到深圳的節目大同小異,「飲茶、按摩,有時唱吓粵曲,然後行吓街市。」她們順道買餸回去煮晚飯,「節省一百幾十(人民幣),夠來回交通費。」
談到內地近年的變化,全職家庭主婦的陳太表示,印象最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跟父母回鄉,那時因為內地物資缺乏,兼嚴控外來物資進口,「我地要將新衫、舊衣著在身上,帶返去。又送食物畀親友,佢地當正我地港人係『金叵羅』」。「但97年後,內地變化真係好大。」由於東莞地皮值錢,鄉下親戚有田有地的「個個都發過豬頭!」陳父以前在東莞鄉下原本可以分地,「我地全家都在香港,諗住要塊地做咩呀,於是都畀晒鄉下的親友,點知而家咁值錢!」
幸好令陳太感到安慰的是,這些親戚對她都很熱情,「佢地而家叫我唔使再買啲乜返來啦,帶得咁辛苦做咩呀,呢度咩都有得買,最緊要帶錢得啦。」陳太與家人返東莞,鄉下的表妹們都會開車接送,「載我地去酒樓坐包房,鮑參翅肚咩都有得食,叫晒成堆,我都唔好意思食!」但是,表妹們來港,「我最多陪(她們)去山頂,去海洋公園玩」。而且全程都是乘搭公共交通。
一班香港師奶結伴到深圳蛇口買餸。
三陪女:找人包都不找港人
不過,陳太亦批評許多同鄉暴發後,窮奢極侈,「佢地叫晒成堆食物,食唔晒,好浪費!」她稱,看到鄉下許多親友富貴後,教育子女也有問題,「縱到壞晒!」
此外,在羅湖商業城賣茶葉10多年的港商張雄表示,八十年代開始在深圳做生意,其後移民美國。10多年前再回深圳,發現變化真的好大,「現在內地人有錢,消費力不比港人差。」他笑稱,現在連娛樂場所「三陪」小姐都揶揄「香港人有小錢,沒大錢。」現在,香港經濟不景,她們更揚言「找人包都不找香港人,內地同胞更大方。」

香港客北上做甚麼?
‧買餸

‧買假名牌

‧買翻版影碟
clip_image012
‧按摩(圖)
‧修甲
‧飲飲食食
clip_image013
陳太慨嘆,中港風水輪流轉,自己跟內地親友比顯得寒酸。

沒有留言: